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養(yǎng)生 > 養(yǎng)生之道 > 運動養(yǎng)生 > 正文
糖尿病
掛號科室:內分泌科 同類疾?。?a target='_blank'>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1型糖尿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走路也是一門技術活 這樣走路鍛煉最養(yǎng)生

2015-08-13 09:27:37      家庭醫(yī)生在線

我們每天都走路,這是我們平時最簡便的運動方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走路方式都能夠取到鍛煉的效果,相反有些走路方式還有可能會損傷身體。走路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下面,讓我為大家介紹如何走路能夠取得最鍛煉的效果。

走路對身體的好處簡述如下:

1、維持好身材。

每日步行5000步(40分鐘完成),可消耗300大卡,每周可減重1-1.5公斤

2、增進身體機能,預防慢性疾病。

3、增進心肺功能、強化雙腿肌肉并增加背、膝支撐力,可預防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及退化性骨骼肌肉疾病等,此外,健走時配合呼吸的吐納,能帶動全身血氧的循環(huán),可預防老化癡呆與健忘。

4、控制慢性疾病的好藥方。

5、持續(xù)健走有助于降低血糖、血脂肪并控制血壓。

6、消除壓力、幫助睡眠、解除憂郁。

7、多用雙腳,能改善體內自律神經(jīng)的操控狀態(tài),有助于消除壓力、幫助睡眠及紓解憂郁。

為保證鍛煉效果,快走應至少每次40分鐘~60分鐘

不少國家提出每天要走“6000步”或“10000步”的口號,其實就是對鍛煉時間的量化處理。按每秒走約兩步的頻率計算,“6000步”大概就是快走40分鐘,而“10000步”則需要一個多小時。 剛開始鍛煉的人可逐漸增加時長,從快走半小時開始。快走時,一般應使心率維持在每分鐘120~140次,且出汗為最佳。身體狀況較好的中老年人通過快走可能達不到出汗效果,這時可以輔助慢跑,做到“走跑結合”,進而達到較好的健身目的。

走路姿勢:腳步正,曲臂擺

快走時,還應配合正確的擺臂姿勢,即曲臂擺,因為直臂擺容易使胳膊充血,引起不適;而在走路步幅上并沒有太多要求,只要自己覺得合適就好。

傍晚四五點走路最好

不少老年人習慣早上鍛煉,但在陸一帆看來,傍晚四五點鐘會更好。因為對于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來說,早晨鍛煉是一個誘導疾病發(fā)作的高危因素,且早晨空氣濕度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很多地點的空氣質量并不好。

如果選擇在晚飯后鍛煉,則應在飯后半小時,并將鍛煉結束時間控制在睡前兩小時,比如晚上10點睡覺,8點就要結束鍛煉。因為快走會加速血液循環(huán),使身體保持在一定的興奮狀態(tài),如果結束運動和睡覺的間隔時間過短,容易造成失眠。

運動后,應做一些平復情緒的事,如看書、聽輕柔音樂等,在情緒穩(wěn)定后再上床睡覺。

(責任編輯:陳倩儀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