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y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
小兒感冒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之一。那么對于中醫(yī)來說,怎么飲食辯證治療小兒感冒方法呢?
怎么飲食區(qū)別治療小兒感冒
1、“陰虛”寶寶食譜:百合枸杞豬肉粥陰虛的寶寶一般偏瘦,睡覺多汗,容易心煩,易口渴、舌紅、舌苔少。這類寶寶容易因汗多而著涼、感冒。
材料:百合20~30克、枸杞10克、豬肉碎丁和米適量。
做法:先將米煮成粥,然后放入百合、枸杞、豬肉碎丁,一起煮至熟為止。
2、“氣虛”寶寶食譜:山藥豬肉粥氣虛的寶寶一般偏胖、虛胖,有薄薄的舌苔、舌不紅,這類寶寶因為體質(zhì)虛弱,也容易感冒。
材料:山藥20克(或生山藥切片)、豬肉末和大米適量。
做法:先將大米煮成粥,將山藥、豬肉末一起煮至熟為止。
3、“寒性感冒”寶寶食譜:蔥白粳米粥如果你的寶寶在感冒初期,有以下癥狀:咳嗽、痰多且稀、鼻涕清稀、舌苔白白的、大便白而干、尿很多、不愛喝水,一般就是寒性感冒,多是因為寒性、著涼所致。
材料:蔥白(蔥的根部)5~6段,生姜6~7片、粳米適量。
做法:先將粳米煮成粥,同時將蔥白放入粥中,快好時放入生姜煮5~10分鐘后就可熄火。
4、“熱性感冒寶寶”食譜:薄荷牛蒡子粥
倘若寶寶在感冒初期的癥狀為:痰咳不出來、咽疼、愛喝水、有黏稠的鼻涕、舌頭紅色、舌苔變黃、脈搏也比平??欤话闶菬嵝愿忻?。
材料:薄荷6克、牛蒡子10克、粳米適量。
做法:先將牛蒡子單煮15分鐘,取出牛蒡子,留下汁水備用。將粳米煮成粥,10分鐘后放入薄荷,在粥快好時,放入牛蒡子汁水,煮5分鐘即可。
5、“健康寶寶”防感冒食譜:玉屏風散材料:西洋參或黨參10克、白術10克、防風6克。
做法:將西洋參或黨參、白術、防風用水煮開后,取汁水當茶喝。也可服用玉屏風口服液,此方可幫助寶寶有效預防感冒,提高免疫力。
小兒感冒的五大處理誤區(qū)
一、濫用感冒藥
小兒感冒時家長往往不分感冒類型自行為小兒購買感冒藥,甚至購買抗生
素,導致使用錯誤藥物或濫用藥物,不但起不到讓感冒痊愈的作用,嚴重的還會破壞小兒的免疫系統(tǒng),可謂得不償失。
二、 濫打點滴
小兒感冒時家長常常帶孩子去門診或醫(yī)院打點滴,但不嚴重的感冒其實
不需要補液治療,只有在感冒伴有嚴重的腹瀉或者高熱導致脫水、電解質(zhì)紊亂以及感冒出現(xiàn)腸胃倒不適,大量嘔吐腹瀉不能進食的情況才需要打點滴補充體內(nèi)水喝電解質(zhì)并維持身體的基礎代謝。
三、 捂汗退熱
小兒感冒不適合捂汗,因為小孩子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不完善,植物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功能比較差,捂汗可能導致體溫急劇上升,最終甚至導致高熱驚厥。
四、 敷冰塊退熱
小兒感冒發(fā)燒時家長通常習慣用冰塊為孩子冰敷額頭,敷冰塊是為了通
過血流把多余的溫度帶出,但額頭沒有大血管,不能迅速減輕發(fā)燒熱度,如真需要冷敷降溫應該選擇有大血管的部位(脖子兩側或腋窩下)。
五、 喝姜紅茶或姜絲可樂
小兒感冒時家長給孩子喝姜紅茶或姜絲可樂是其實也是為了發(fā)汗帶走身
體多余的溫度,但使用這個方法應該先辨別感冒的種類(寒與熱),寒(流清涕,惡寒等)熱(流膿鼻涕,咳聲重等),只適用于寒感冒,如果熱感冒使用可能還會加重感冒癥狀。
(責任編輯:鄧瑩瑩 )
文章關鍵詞: 小兒感冒誤區(qū) 小兒感冒飲食治療 小兒感冒
嬰幼兒感冒后服藥困難,如果能用些簡易的民間驗方,不打針、不吃藥,就可達到治療感冒的目的。下面我們看看中醫(yī)如何治療小兒感冒?詳細>>
小兒感冒即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喉部以上,上呼吸道鼻咽部的急性感染。亦簡稱“上感”。小兒感冒以病毒為主,除此外可有支原體和細菌感染?!?a href="http://m.newwyomingnarrative.com/zy/a/201310/522230.html" target="_blank">詳細>>
小兒抵抗力相對較弱,在寒冷的冬季,外感風寒,易患上感冒。由于小兒還處于發(fā)育階段,在用藥方面,需要謹慎小心,以防影響發(fā)育。中藥、中成藥相……詳細>>
感冒是我們常見的一種疾病,不僅會發(fā)生在成年人身上,還更容易發(fā)生在兒童身上。那么,什么會導致小兒感冒呢?中醫(yī)是如何治療感冒呢?詳細>>
寶寶感冒咳嗽在嬰幼兒中可說是較為常見的病癥。寶寶感冒,一般都會有一些并發(fā)癥,咳嗽就是其中一種。一般來說,寶寶感冒咳嗽不嚴重的話,爸爸媽媽……詳細>>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呼吸內(nèi)科
擅長:各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特別是呼吸衰竭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診治。詳細>>
廣東省中醫(yī)院 專家在線解答網(wǎng)友疑惑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