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養(yǎng)生 > 飲食養(yǎng)生 > 藥膳養(yǎng)生 > 正文

四種感冒的中醫(yī)藥膳

2017-06-06 14:16:39      

說起感冒,大家都不陌生,一年四季都有感冒患者,體質(zhì)差的甚至每次開始流行感冒都會中招。從中醫(yī)來說感冒有四種,分別為肺氣虛證感冒,脾氣虛證感冒,脾陽虛癥感冒和脾肺氣虛癥感冒,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這四種感冒的食療方法。

1、肺氣虛癥感冒吃什么好?

除感冒的共同癥狀外,臨床以惡風(fēng)(或惡寒)、發(fā)熱、咳嗽、氣短、自汗為主要特征,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浮虛。

(1) 大雪梨1個,川椒50粒,面粉50克,冰糖30克。將梨削去外皮,在其表面,均勻地戳約50個小孔,把川椒逐個按人孔內(nèi)。面粉加適量水,揉成面團(tuán),搟成薄皮,包在梨的表面,入在熱柴草炭內(nèi)煨熟,或放在烘箱內(nèi)烤熟。取出梨,剝?nèi)ケ砻嫱馄?,扒去川椒不用。梨放在盤內(nèi),將冰糖放在鍋內(nèi),加少許水煉成糖汁,澆在梨上,即可食之。這個“川椒梨”,藥性平和,對體弱肺虛,外感風(fēng)寒,寒熱咳嗽者,食用之均有療效。

(2) 人參3克,胡桃肉3個,生姜適量。3味加水共煮1小時,待溫,飲湯,并將人參,胡桃肉食之。每日1劑(晨起或晚問服均可)。3味共煮之,補多散少,對肺虛感冒療效尤佳。

2、脾氣虛癥感冒吃什么好?

除感冒的共同癥狀外,臨床以惡寒發(fā)熱、鼻塞流涕,倦怠無力,納呆腹脹為特點,舌質(zhì)淡,或淡胖有齒痕,苔薄白,脈細(xì)弱元力。

(1)鯽魚1尾(約156克~200克),黃芪15克~20克,炒枳殼9克。將鯽魚洗凈,去腮、鱗、內(nèi)臟;先煎黃芪、枳殼,30分鐘后,下鯽魚,魚熟后,加少量姜、鹽調(diào)味。取湯飲之。鯽魚、黃芪益氣健脾,枳殼調(diào)和中氣,3味合用,具有補氣之功效。不僅適用于脾氣虛癥老年感冒常飲,也可用于脾胃氣虛所致的其它慢性疾患。

(2)嫩母雞1只,黃芪30克,食鹽1.5克,大蔥、生姜及紹興黃酒各15克,清湯500毫升,胡椒粉2克。將雞宰殺去腸雜、洗凈,入沸水鍋內(nèi)焯至皮伸,再用涼水沖洗,瀝干水分;黃芪洗凈后,切成6~7厘米長的段,每段再剖成二半,整齊地裝在罐子內(nèi)(即周圍陡直的深鍋,如砂罐子和瓷罐子),加上蔥、姜、紹酒、清湯及鹽,用棉紙封口,上籠,用武火蒸至沸后約1.5一2小時,出籠后加入胡椒粉調(diào)味,即可食用,食用時去除雞腹內(nèi)黃芪,食肉喝湯。此方有強(qiáng)壯身體。補中益氣。溫腎散寒。升散解表之功效,適用于脾氣虛癥感冒,并有須防感冒的作用,還可治療血虛眩暈、全身麻木及中氣下陷之久瀉便搪、子宮脫垂、脫肛等癥。

3、脾陽虛癥感冒吃什么好?

除共同癥狀外,臨床以畏寒發(fā)熱。鼻塞流涕、腹脹便塘為主要特征,舌質(zhì)徽嫩而淡、苔薄白膩,脈浮緩。

(1) 羊肉150克~200克,蔥白、生姜各15克,橘皮6克,吳茱萸3克,白胡椒粉適量。將上述各味同放人砂鍋內(nèi),加水燉煮,待肉熟后服用,每日1劑,服后微汗。羊肉溫中補虛,扶助正氣;蔥白、生姜祛風(fēng)散寒;吳茱萸、胡椒粉溫中散寒;橘皮行氣健脾、止咳化疾,各味合用之,具有溫中助陽、解表散風(fēng)寒之功效,對脾陽虛又外感風(fēng)寒的老年最為適宜。

(2) 鵪鶉1只,淮山藥30克,黨參15克,生姜10克,肉桂3克。先將鵪鶉去毛和內(nèi)臟,洗凈、切塊,與后4味共煮,加少量鹽調(diào)味。待30分鐘后食肉飲湯。

4、脾肺氣虛癥感冒吃什么好?

除共同癥狀外,臨床以惡寒發(fā)熱、咳嗽、腹脹、便搪為特征。舌淡苔白、脈細(xì)弱。

(1) 鮮山藥30克,百合20克,杏仁(去皮)10克,梗米60克,生姜15克,大蔥莖2支。前4味熬粥,后2味煎湯,與米粥同食之。具有健脾、潤肺、止咳、定喘等功效,適用于脾肺氣虛癥老年食用,每天1~2次。如食量小的老年,可按比例減量食之。

(2)蜂蜜30克,雞蛋1個,大棗3枚,核桃2枚(去殼)。先將蜂蜜加水200毫升,置火上滾開,雞蛋打開倒人碗內(nèi)攪拌,用燒開的蜂蜜水倒人碗內(nèi)。用蓋蓋嚴(yán),悶至10分鐘,服雞蛋水配食核桃仁,大棗,每天早晚各:1次,上述4味具有健脾潤肺補腎等功效,既美味可口,又營養(yǎng)豐富,適用于脾肺氣虛,食少便溏、咳嗽氣喘,久治不愈者。對腹脹者,應(yīng)減去大棗,以防雍塞;對大便溏泄者應(yīng)減少蜂蜜用量,約10克,即可,以防潤滑大腸,加重泄瀉。

(責(zé)任編輯:陳曉 )

相關(guān)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dǎo)

    合作醫(yī)生

    相關(guān)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