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養(yǎng)生 > 人群養(yǎng)生 > 名人 > 正文

小威懷孕期間拿下澳網冠軍 哪些孕婦一定要靜養(yǎng)?

2017-04-25 11:09:46      家庭醫(yī)生在線

近日,網球運動員小威在社交媒體發(fā)了一張懷孕照,而事實上,此前她在年初澳網奪冠時就已經懷孕在身。中國網友紛紛表示,由于運動員體質原因,和很多一懷孕就靜養(yǎng)的中國媽媽相比,小威和其孩子如此強悍,因為她是個運動員嗎?流產對于孕婦是最為忌憚的事情,懷孕期到底怎么養(yǎng),才適合中國準媽媽呢?

運動會不會導致流產呢?

事實上,不是每個準媽媽都是“小威”,東施效顰后果可以很嚴重。

美國衛(wèi)生和公共健康服務部2008年發(fā)布的信息顯示,健康孕婦每周至少要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澳大利亞運動醫(yī)學基金會建議,每周應該至少進行9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運動可以維持肌肉和骨骼的健康水平,預防孕婦體重過分增加,有利于分娩和分娩后的恢復,有利于預防妊娠糖尿病和腰痛。

請注意,這里說的是“中等強度”的運動。

對于很多中國媽媽來說,最常見的運動,可能就是散散步了。當然,這里需要強調一個原則,就是運動時的安全問題,重點是注意跌落和對腹部造成撞擊的風險。所以,小威懷孕期間參加網球比賽,并不值得中國普通準媽媽效仿。網球運動雖然算不上對抗運動,但腹部存在被高速運動的球擊中的風險。另外,小威在比賽時,懷孕8周,目前無法確定她當時是否已經明確知道已經懷孕。不能判斷她是不是“故意為之”,但結果證明參賽對她懷孕沒有造成影響。

適當?shù)倪\動,絕對不會導致流產。但是對于一些有過流產歷史或者高齡產婦女性來說,運動更需要謹慎。

你是需要靜養(yǎng)的準媽媽嗎?

有些婦女懷孕后十分害怕早產或流產,因而活動大大減少,不參加文體活動,甚至從懷孕起就停止做一切工作和家務,體力勞動更不敢參加。其實,這樣做是沒有必要的,對母嬰健康并不利,甚至有害。

如果懷孕后就開始臥床休息,甚至長期臥床安胎,會因為運動的缺乏而導致降低血液循環(huán)、。影響消化功能、抵抗力下降、便秘加重、下肢肌肉廢用性萎縮產后下肢無力行走困難、造成精神影響等危害。

因而孕期安胎是否需要靜養(yǎng),應據(jù)不同情況進行區(qū)分。

1、先兆流產的孕婦出現(xiàn)陰道出血,特別是血色鮮紅或伴下腹疼痛

先兆流產一般比較容易發(fā)生在孕早期,也就是懷孕頭3個月,有些會出現(xiàn)在孕中期(懷孕28周之前)。一些準媽媽會發(fā)生出血、出現(xiàn)褐色分泌物、腹部疼痛等癥狀,然后就開始臥床休息了。

2、由于子宮解剖異常(如宮頸機能不全、子宮畸形等),導致孕婦晚期流產或早產

在懷孕28周后, 37周以前,也就是孕晚期的時候,你過早進入臨產狀態(tài),宮縮增多,就需要避免活動。這時的宮頸口會很松弛,如果一直站立和活動,由于重力的作用,可能會發(fā)生早產的情況,所以要保持躺著的姿勢。

3、孕婦前置胎盤出血

一般情況下,孕期24~32周可以確診是否患有前置胎盤。一旦確診,為了避免出血,你就要禁止任何方式的活動。確診前置胎盤后,尤其是中央性的前置胎盤,因為胎盤位于子宮下段宮頸部,子宮一收縮,子宮下段與胎盤就容易發(fā)生錯位,當宮頸逐漸伸展拉長或者開大的時候(有時哪怕是一點點的宮口開大),很可能會發(fā)生局部的血管破裂,從而引起出血。

4、妊娠高血壓

一般可能發(fā)生在孕中晚期,如果你的血壓不是很高(也就是輕度的妊娠高血壓),醫(yī)生會要求你在家里休息。

5、孕婦雖然沒有陰道出血,但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絨毛下或胎膜下有血腫。

6、孕婦因各種原因做了宮頸環(huán)扎術;

臥床休息有三個最顯著的益處

若是屬于以上6種準媽媽的其中一種,專家建議采取臥床休息靜養(yǎng),好處如下:

一是減少子宮的壓力。側臥的姿勢會減輕子宮的敏感性和子宮肌肉的張力,壓力的減少會使子宮的收縮相應地減少。如果準媽媽的子宮壓力過大、頻繁的子宮收縮,可能會導致流產、早產、羊膜提早破裂或者陰道出血。

二是輸送給寶寶更多的營養(yǎng)和氧氣。臥床休息,尤其左側側臥會減輕增大的子宮對腹部和下肢大血管的壓力,讓血液更順暢地流向胎兒的營養(yǎng)樞紐——胎盤,使胎兒能得到更多的營養(yǎng)和氧氣。

三是提高準媽媽的心腎功能。臥床休息能夠讓準媽媽的身體重要器官,如心臟和腎臟血流增多,使尿量增加,對患有妊娠高血壓的準媽媽尤其有幫助。

懷孕期的小威澳網奪冠,但畢竟,我們都不是小威,所以還是乖乖地聽從醫(yī)囑,根據(jù)個人情況,來決定到底是適當運動還是臥床靜養(yǎng)。

(責任編輯:潘瑋璐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