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養(yǎng)生 > 中醫(yī)養(yǎng)生 > 正文
閉經(jīng)
掛號科室:婦科 同類疾?。?a target='_blank'>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功能性子宮出血絕經(jīng)崩漏

盤點中藥常用藥引用法

2012-08-15 13:49:46      家庭醫(yī)生在線

  藥引大多具有藥源豐富、容易尋覓、質(zhì)地新鮮等特點,可適應辨證施治、靈活用藥的需要。用量應遵醫(yī)囑,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常用的藥引用法如下:

  生姜:有散風寒、暖胃腸、止嘔的作用。治療風寒外感、胃寒嘔吐等癥的多種中成藥,以及健脾和胃的香砂六君丸等,可取生姜3~5片(9~15克),水煎取湯送服。

  蘆根:以鮮者為佳,有清熱、生津、止渴、止嘔的作用。適于外感風熱或痘疹初起者。用蘆根10~15克,煎湯送服銀翹解毒片、小兒回春丹效佳。

  能引藥入腎,故補腎藥(主要是滋補腎陰的藥物)如大補陰丸、六味地黃丸等,宜用淡鹽水送服。一般用食鹽兩克,加250毫升水溶化即可。

  米湯:能保護胃氣,某些治療腸胃疾患的苦寒性藥物,如更衣丸,宜用大米湯送服,香連丸宜用小米湯送服。用時取煮飯時之湯汁,不拘濃淡及用量。

  紅糖:具活血散寒補益的作用,治療婦科虛寒、血虛諸癥的中成藥可用紅糖水送服,每次用量為50克。

  藕汁:能清熱止血,如用鮮藕汁送服十灰散,止血效果更好。取鮮藕洗凈、切碎,加涼開水少許共搗爛,用紗布裹擠壓取汁,每次用半杯(約100毫升)。

  蔥白:具有通陽散寒助發(fā)汗的作用。治療外感風寒,可取蔥白2~3根切碎,煎水送服荊防敗毒丸等藥。

  黃酒或白酒:酒性辛熱,功能通行經(jīng)絡,發(fā)散風寒。治風寒濕痹、腰腿肩臂疼痛、血寒閉經(jīng)及產(chǎn)后諸疾、跌打損傷和瘡癰初起、寒疝等的中成藥,如活絡丸、跌打丸等,都可用溫酒送服。常用量為黃酒25~50毫升,白酒酌減,亦可根據(jù)性別、體質(zhì)、酒量等情況調(diào)整用量。

  此外,潤肺止咳的蜂蜜,補脾和胃的大棗,清熱利尿的竹茹、燈心草等也可作藥引,有助于發(fā)揮藥物的療效。

   一、中成藥與湯藥的配伍

  1.中成藥與湯藥同服 對于因含貴重藥或揮發(fā)性成分的中成藥,因不宜同飲片一起入煎,可以用湯藥送服或化服中成藥。

  2.中成藥與湯藥交替服用 這是指同種處方組成的成藥與湯劑交替使用。有些湯藥因與成藥及其他藥藥效起沖突,所以必須分開隔時服用。如白天服湯藥,晚上服中成藥;或根據(jù)病情先服湯藥治其急,后服成藥以鞏固療效。

  3.中成藥與飲片同煎 為了促使中成藥內(nèi)服后盡快吸收起效,可將中成藥裝入布袋或直接與飲片同煎。

  中成藥與西藥配伍

  中西藥合理配伍,固然可以增強療效,但因中西藥分屬兩個截然不同的醫(yī)療體系,不兼通中西醫(yī)藥知識的醫(yī)生和患者,切勿盲目將中西藥配伍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二、中成藥服藥時間和方法

 ?。ㄒ唬┓帟r間

  1.無特殊規(guī)定的一般口服中成藥,一日量分2∽3次,于早、晚或早、中、晚飯后0.5∽1小時各服一次。

  2.補益的中成藥宜飯前服,但補陰藥宜晚上18∽20時一次服,補陽藥宜在早上6∽8時服,以此保持藥效與人體陰陽、臟氣氣律的消長一致。

  3.危急重癥使用中成藥必須及時,為了保證藥力持續(xù)發(fā)揮,可將所需藥量酌情分次給予或不拘時數(shù)服用。

  4.鎮(zhèn)靜安神的中成藥應在睡前1∽2小時服用。

  5.截瘧藥應在發(fā)作前3∽5小時給予。

  6.祛痰制酸中成藥宜飯前服。

  7.消食及對胃有刺激的中成藥均宜飯后服。

  (二)服藥方法

  1.內(nèi)服

 ?。?)送服:又稱“吞服”,即用水或藥引將成藥經(jīng)口送入體內(nèi)。送服藥物時,要注意服藥的姿勢和送藥的飲水量,一般以站立服藥,飲水量超過100ml為佳。同時還要注意:大蜜丸宜掰成小塊吞服;腸溶片劑整粒吞服,不可壓碎;液體藥劑宜搖均后服;止咳、潤喉的藥液服后不必用水送服,使其在咽喉、食管掛一薄層效果更好。某些疾病若出現(xiàn)服藥后嘔吐,可先飲生姜汁少許或用生姜片擦舌之后然后服藥。

 ?。?)調(diào)服:即用糖水、乳汁或溫開水將成藥調(diào)成糊狀后服用。此法適用于小兒和不能吞咽的病人。散劑直接倒入口中用水送服容易嗆入氣管,一般宜調(diào)成糊狀。為了加快蜜丸、水丸的吸收,也可壓碎調(diào)成糊狀服。

 ?。?)含化 系將成藥含于口中,使緩緩溶解,再慢慢咽下。

  (4)燉服 亦稱烊化,阿膠等膠劑常用開水或黃酒燉化后服用。

  2.外用

 ?。?)涂撒患處:即運用外用油膏、外用散劑、藥液等成藥在洗凈患處后涂一薄層。

 ?。?)吹布患處:即用紙卷成直徑約2∽3mm的小管,一端挑少許藥粉,一端對準耳內(nèi)、咽喉或牙齦等病灶將成藥粉直接吹入。

 ?。?)貼患處:大膏藥微熱烘軟后貼患處,小膏藥、橡膠膏直接貼患處或規(guī)定部位。如遇外傷,待詢問醫(yī)生后方可使用。

 ?。?)納入腔道:是將栓劑按醫(yī)囑納入肛門或陰道的一種外治法。

 ?。?)其他外用方法:尚有滴耳、點眼等。

  3.注射

  注射有皮下、肌肉、靜脈、穴位注射之分,按西藥注射法要求嚴格使用。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