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泌尿科 > 正文

對于尿毒癥出血的醫(yī)治措施

2014-02-17 20:45:13      家庭醫(yī)生在線

  您知道么?很多腎病發(fā)展到最后階段,大多會惡化成尿毒癥,目前對于尿毒癥的治療有很多,包括透析方法、腎移植手術(shù)等,可使尿毒癥患者的壽命明顯延長。哪種才是適合自己的呢?看看腎病專家是怎么說的。

  尿毒癥出血的醫(yī)療措施

  如果尿毒癥病人有消化道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要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如果發(fā)生的是顱內(nèi)出血,應及時輸新鮮血液及富含血小板的新鮮血漿,這樣可以有效地補充血小板第Ⅲ因子和凝血因子。應早期進行血透或腹透,使尿毒癥毒素降低,減少出血傾向,使血小板功能恢復正常。尿毒癥時禁用或慎用可引起出血的藥物包括磺胺類和廣譜抗生素,這類藥除損害腎功能外,可造成腸道滅菌綜合征,干擾維生素K的吸收及合成,可通過注射途徑補充維生素K。禁用或慎用纖維蛋白溶解酶抑制劑,如6-氨基己酸(EACA)、對羥基芐胺(PAMBA)及止血環(huán)酸(AMCA)。禁用或慎用阿斯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冬眠靈、安定、潘生丁、前列腺素E1等。

  除此之外,如果尿毒癥病人得FDP陽性,這是該使用肝素的征兆。肝素既有抗凝而減少纖維蛋白沉著作用,也有抗補體而抑制免疫功能作用。劑量不宜過大,每日50~100mg,靜脈滴注或深部肌肉注射。輸注紅細胞對糾正貧血和延長出血時間以及止血是有效的。應用rHuEpo治療,能縮短出血時間,改善血小板粘附性,預防和糾正貧血。

  治尿毒癥飲食上需怎么配合

  尿毒癥病人一般會因食欲不振、腹部不適等癥狀對于食物的欲望不是很強烈而難以下咽。因此,尿毒癥飲食合理調(diào)養(yǎng)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氮質(zhì)血癥期和尿毒癥期的患者主要應以低蛋白飲食為主,且蛋白質(zhì)要以含有人體必需氨基酸的動物蛋白為主,如牛奶、蛋類、魚、瘦肉等。每日蛋白質(zhì)攝入量為20克。這樣既保證了機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的供應,又可使機體在低蛋白供應的情況下利用非蛋白氮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從而降低氮質(zhì)血癥。

  食物要易于消化和含有充足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C、D。要避免粗糙食物對消化道的機械性損傷而導致消化道出血。氮質(zhì)血癥期胃口尚好的患者,熱量不應少于每公斤體重35卡,但到尿毒癥期只能視患者的胃口而定。如果患者尿量不少,水腫不明顯,一般不要限制飲水量。尿毒癥患者容易發(fā)生脫水和低鈉血癥,特別是長期食欲不振,嘔吐和腹瀉的患者更是如此。一旦發(fā)生,要及時補充。但要注意尿毒癥患者對水、鈉耐受差的特點,補充不能過量,以免引起高鈉血癥或水中毒。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guān)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guān)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