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兒科 > 育兒 > 新生兒 > 新生兒敗血癥 > 正文

新生兒敗血癥癥狀有哪些 得了敗血癥需做哪些檢查

2015-02-23 05:54:04      家庭醫(yī)生在線

新生兒敗血癥指新生兒期細菌侵入血液循環(huán)并在其中繁殖和產(chǎn)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時還在本內產(chǎn)生遷移病灶。仍是目前新生兒期很重要的疾病其發(fā)生率約占活產(chǎn)嬰兒的1‰~10‰,早產(chǎn)嬰兒中發(fā)病率更高。

新生兒容易患敗血癥的原因是什么

1、新生兒的皮膚、黏膜薄嫩,容易破損。未愈合的臍部是細菌入侵的門戶。更主要的是,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不易局限。當細菌從皮膚、黏膜進入血液循環(huán)后,極易向全身擴散而導致敗血癥。

2、母親患感染性疾病時,某些細菌及其毒素,可以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此種情況多于出生后48小時內發(fā)病。

3、胎兒娩出時,由于母體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產(chǎn)程延長、助產(chǎn)過程消毒不嚴等,均可增加感染機會,而導致新生兒敗血癥。

4、新生兒反應能力低下,當有某些局部感染時,未被及時發(fā)現(xiàn)。如臍炎、口腔炎、皮膚小膿皰、膿頭痱子、眼瞼炎等,均可成為病灶。如不及時治療,則可發(fā)展為敗血癥。

新生兒敗血癥的癥狀有哪些

特征之一:吃奶減少吸吮無力。表現(xiàn)為新生兒吃奶明顯減少,似乎不知饑餓,吮乳時間短且無力,吃奶時易嗆奶。

特征之二:哭聲低微如“貓叫”。敗血癥的寶寶常不哭鬧,或只哭幾聲就不哭了,而且哭聲低微。

特征之三:體溫不升,手足發(fā)涼。新生兒患敗血癥時,不是體溫高,而是體溫低,測體溫時在35.5℃以下,寶寶手足發(fā)冷。

特征之四:全身軟弱四肢少動。新生兒屈肌張力高,四肢屈曲,或不停地活動,小手會緊緊抓住你的手指;而敗血癥的寶寶四肢及全身軟弱,你拉他的上肢,也無明顯的屈曲反應,你松手,他的上肢會自然墜落下來,手也不會抓緊你的手指,而且四肢很少活動。

特征之五:反應低下、昏昏欲睡。正常新生兒在受到刺激時可做出適當反應,如驚醒、注視、微笑等;而敗血癥的寶寶則表現(xiàn)為反應能力低下,精神萎靡或昏昏欲睡。

特征之六:黃疸不退或退而復現(xiàn)。正常生理性黃疸應該逐步消退,新生兒敗血癥時生理性黃疸持續(xù)不消退,反而加劇,或黃疸消退后又出現(xiàn)黃疸。

特征之七:體重不增。正常新生兒出生后有生理性體重下降,但下降的時間在生后3~4天最明顯,下降的幅度不超過出生體重的10%,以后逐漸恢復,在生后7~10天恢復到出生體重,以后寶寶每天體重增加約50克,滿月時體重增長在750克以上。而敗血癥的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超過正常范圍,在體重增長期體重不增加。

被懷疑得了敗血癥需做哪些檢查?

敗血癥的影響是全身性的,一般最基本的檢查項目包括:血液(白血球、血小板、白血球分類)、血液培養(yǎng)、尿液、糞便檢查培養(yǎng)、腦脊髓檢查以及培養(yǎng)、胸部x光片檢查等。

因為敗血癥是由血液中的細菌蔓延各處所造成,因此,由嬰兒體內抽取少量血液(尿液等),送到檢驗室中加以特別培養(yǎng),希望可以在短時間內鑒定出有無細菌、是何種細菌等,這樣醫(yī)生在給予治療時,才能對癥下藥。至于抽取腦脊髓液,則是必要的檢查。因為根據(jù)調查資料顯示,在新生兒敗血癥中,約有1/3的病兒會產(chǎn)生腦膜炎,其死亡率以及后遺癥高達60%以上,千萬疏忽不得。許多父母常存有一種非常錯誤的觀念,認為抽取腦脊髓液很危險,或對身體有害,所以拒絕醫(yī)生的要求。這樣會延誤腦膜炎的診斷和治療,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其余附帶檢查還包括:血糖、肝功能、腎功能、免疫抗體檢查以及各類病毒檢查等。可視醫(yī)生臨床的判斷而定。

(責任編輯:姚曉珠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