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玉潔 主治醫(yī)師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三級甲等
婦科
-
息肉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贅生物,常見于鼻腔、膽囊、腸道等部位。其形成原因多樣,包括炎癥刺激、遺傳因素、生活習慣等。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需要根據息肉的部位、大小、癥狀等綜合判斷。 1. 息肉的常見部位:鼻腔息肉可導致鼻塞、流涕;膽囊息肉可能引起右上腹疼痛;腸道息肉可能有便血、腹痛等癥狀。 2. 形成原因:炎癥長期刺激,如慢性鼻炎、膽囊炎;遺傳因素,某些基因變異增加息肉發(fā)生風險;不良生活習慣,如長期吸煙、酗酒、高脂飲食。 3. 檢查方法:鼻鏡檢查鼻腔息肉;腹部超聲檢查膽囊息肉;腸鏡檢查腸道息肉等。 4. 治療方式:較小且無癥狀的息肉可先觀察,定期復查;有癥狀或較大的息肉,多采用手術切除,如鼻息肉切除術、膽囊息肉切除術、腸息肉切除術。 5. 藥物治療:對于炎癥引起的息肉,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等控制炎癥;也可使用一些調節(jié)免疫的藥物。 總之,發(fā)現息肉不必過于驚慌,應及時就醫(yī),遵循醫(yī)生建議進行治療和復查,同時注意改善生活習慣,預防息肉的發(fā)生和復發(fā)。
2025-03-06 18:3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y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wèi)生院
一級
外科
-
子宮內膜炎分急性和慢性兩種。導致急性子宮內膜炎的主要原因是流產,產褥感染,子宮腔內安放避孕器、鐳針,子宮頸擴張,診斷刮宮或宮頸電灼、激光、微波等物理治療。性病等病原體上行性感染也可引起。此外,子宮內膜息肉、子宮粘膜下肌瘤等也常引起子宮內膜炎。慢性子宮內膜炎的病因基本與上述類同。子宮內膜炎治療尚須除去明顯的誘因,如取出宮內避孕器,清除子宮腔殘留的胎盤組織、子宮內膜息肉等,有子宮粘膜下肌瘤或子宮內膜癌時則應根據情況做相應處理。有子宮腔積膿者應予擴張宮頸口,促使膿液引流待炎癥控制后做診斷刮宮,以排除癌腫存在。慢性者有時也可考慮做理療。
2016-01-07 09:2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yī)師
濰坊市人民醫(y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西醫(yī)對于宮頸息肉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但若伴發(fā)有炎癥時,先要控制感染;出血時,則以止血為主。炎癥控制后再行手術,息肉雖然罕有癌變的,但癌變率亦在0.2%~0.4%,對于年齡超過45歲,尤其是更年期前后患有宮頸息肉的,手術切除后應將息肉送作病理檢查,如有惡變征象,就要盡早采取治療措施。此外,本病容易復發(fā),手術后應定期復查,每三個月復查一次。
2016-01-07 09:1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yī)師
中原油田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中心光明醫(yī)院
一級
內科
-
子宮頸息肉是婦科常見病慢性子宮頸炎的一種臨床表征。它是因為慢性炎癥刺激使子宮頸管粘膜組織局部增生,而由于子宮自身有排異的傾向,致使增生的粘膜逐漸自基底部向宮頸外口突出而形成的息肉樣改變,故也叫做宮頸內膜息肉。宮頸息肉易被忽略。因為1/3以上的患者缺乏明顯癥狀,只是醫(yī)生檢查時才發(fā)現,即使有癥狀大多也輕微,主要是少量點滴出血、鮮紅色,或在性生活后少量出血,有時被誤認為是“回經”。少數人的出血量可與月經相似。部分患者平時可有黃色白帶,多數有異味,或白帶中帶有血絲;還可表現為絕經后陰道流血,未婚的患者多表現為陰道口有腫物脫出。
2016-01-07 03:0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yī)師
安都衛(wèi)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子宮息肉是屬于身體炎癥刺激引起的,這個一定非要手術治療。這種情況下可以先點滴消炎處理,看能否有效起到治療效果,如果說用藥后息肉消失的話則是較好的,反之可考慮手術摘除。但術后還是需積極配合消炎處理的,防止炎癥消除不徹底而導致息肉復發(fā),是需引起注意。
2016-01-06 23:5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