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中醫(yī)頻道 > 中醫(yī)特色 > 針灸拔罐 > 正文

治療秋季腹瀉可選艾灸療法

2015-09-27 08:24:12      家庭醫(yī)生在線

  秋季是各種胃腸疾病的易發(fā)期,腹瀉是常見的一種胃腸疾病,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威脅。秋季腹瀉是常見的疾病,那么怎么治療秋季腹瀉呢?中醫(yī)介紹,艾灸對于秋季腹瀉的治療效果非常的好,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治療秋季腹瀉的艾灸療法。

  什么是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是好發(fā)于秋冬季節(jié)的腹瀉疾病。每年的 9月到次年的 1月是秋季腹瀉的流行季節(jié),其中 10月至 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世界各地均有發(fā)病。秋季腹瀉最易感染的人群是 6個月至兩歲嬰幼兒,成人中也有暴發(fā)流行病例。秋季腹瀉的主要傳播方式是“糞-口”傳播,少數患者還可經呼吸道空氣傳播。

  小兒秋季腹瀉大多起病急,初期常伴有程度不等的發(fā)熱 (38℃-39.5℃)、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癥狀,并常有輕度嘔吐,24小時內會出現(xiàn)腹瀉,大便每日會高達數次至十余次,大多呈稀薄、稀水樣或蛋花湯樣,無腥臭味、無膿血。腹瀉次數較多的患兒,還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人類輪狀病毒是引起秋冬季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輪狀病毒于1973年從澳大利亞腹瀉兒童腸活檢上皮細胞內發(fā)現(xiàn)。因為該病毒形態(tài)如車輪,故命名為 “輪狀病毒”。幾乎所有孩子在五歲之前都會有一次輪狀病毒感染,它是病毒性腹瀉最常見的病原之一。

  中醫(yī)針灸如何治腹瀉

  灸療就是用艾炷、艾條等材料置于人體的一定部位,借助高溫對特定穴位產生影響,用以防治疾病、強身健體的保健方法。具有補氣溫陽、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尤其對腹瀉、水腫、痛經等功能性疾病,效果較好。

  灸法1

  取穴:腹瀉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點直下,赤白肉際之處)。

  灸法:采用艾卷溫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2~3次,治愈為止。

  灸法2

  取穴:中脘、神闕、天樞、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腸俞穴;五更泄者加關元、氣海、命門穴。

  灸法:采用艾條溫和灸法,每穴灸5分鐘;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壯。

  灸法3

  取穴:天樞、中脘、氣海、上巨虛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闕、關元穴;濕重者加陰陵泉穴;嘔惡者加內關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闕穴采用隔鹽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壯,其他穴位采用艾條溫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鐘,每日1次。此法多用于寒濕型腹瀉。

(責任編輯:林銀珍 )

相關推薦

文章關鍵詞:

當心秋季腹瀉提早來襲 小兒秋季腹瀉粥療法

腹瀉是一種最常見的病癥,而秋季發(fā)生腹瀉的病人最多。秋季腹瀉是進入秋季后,寶寶特有的一種腹瀉病,這是一種急性傳染性腹瀉病,主要侵犯5歲以……詳細>>

寶寶秋季腹瀉選擇中醫(yī)治療

到了秋天,孩子就容易患上秋季腹瀉。秋季腹瀉和其他普通腹瀉是有所差別的,因此在治療上也不一樣。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中醫(yī)治療秋季腹瀉的方法……詳細>>

秋季腸胃要"添磚加瓦" 活用艾灸6法可治腹瀉

入秋后,天氣漸漸轉涼,晝夜溫差懸殊,當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后,就會令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血液中的化學成分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大大增加,胃腸發(fā)……詳細>>

秋涼腹瀉頻發(fā)季節(jié) 活用艾灸輕松治腹瀉

進去秋季,我們都能很明顯的感到早晚的天氣很涼,溫差的變化提示我們要及時的增加衣物,以免受涼而引起腹瀉。在秋季腹瀉患者的增多,提示我們要注……詳細>>

當心腹瀉導致胃病復發(fā) 秋季腹瀉的類型與食療方

立秋已經幾天了,夏末入秋這種季節(jié)交替的時候感冒和一些“老毛病”就會特別容易復發(fā),因此醫(yī)生提醒,夏秋之交應特別注意疾病的預防,以免舊病復……詳細>>

  • 趙芯梅

  • 陳科全

  • 邱健行

  • 李躍

專家答疑少精癥患者一定會不育嗎?

廣東省中醫(yī)院 專家在線解答網友疑惑

古熾明 副主任醫(y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