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影像 > 影像知識 > 放射診斷 > MRI > 正文

什么是核磁共振檢查?核磁共振檢查的適應癥

2020-02-05 07:57:26      家庭醫(yī)生在線

什么是核磁共振檢查?核磁共振檢查是醫(yī)學影像檢查中最普遍的一種,大家也不會感到陌生。不過,核磁共振檢查的具體作用,你知道嗎?接下來,就來一起看看核磁共振檢查的適應癥是怎樣的,千萬不要錯過了。

什么是核磁共振檢查

核磁共振是一種物理現(xiàn)象,作為一種分析手段廣泛應用于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到1973年才將它用于醫(yī)學臨床檢測。為了避免與核醫(yī)學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稱為核磁共振成像術(MRI)。MRI是一種生物磁自旋成像技術,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運動的特點,在外加磁場內,經(jīng)射頻脈沖激后產(chǎn)生信號,用探測器檢測并輸入計算機,經(jīng)過處理轉換在屏幕上顯示圖像。

核磁共振成像可以顯示脂肪、全身臟器、肌肉、快速流動的血液、骨骼和空氣等。對臟器內部結構也能清楚顯示。醫(yī)生可以很好的識別病人體內的腫瘤、炎癥、壞死病灶、異常物質沉著、功能阻礙、血液循環(huán)阻礙等病變。對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胸部、腹部及四肢各種疾病的診斷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那么,核磁共振檢查的作用是什么呢?

核磁共振檢查的適應癥

檢查心臟大血管的病變、肺內縱膈的病變。腹部盆腔臟器的檢查;膽道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等疾病,疾病的診斷明顯優(yōu)于CT。對關節(jié)軟組織病變;對骨髓,骨的無菌性壞死十分敏感,病變的發(fā)現(xiàn)早于X線和CT。

檢查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病變,包括腫瘤,梗塞,出血,變性,先天畸形,感染等內容,幾乎成為確診的手段。特別是脊髓脊椎的病變如脊椎的腫瘤,萎縮,變性,外傷椎間盤病變等是首選的檢查方法。

檢查顱腦、脊髓等疾病是當今最有效的影像診斷方法??稍缙诎l(fā)現(xiàn)腫瘤、腦梗塞、腦出血、腦膿腫、腦囊蟲癥及先天性腦血管畸形,還可確定腦積水的種類及原因。磁共振在顯示脊髓先天異常、脊髓空洞癥及硬化癥、推管瘢痕等均有獨到之處。

顯示間盤脫出、退行性病變等也是非常清晰,間盤脫出壓迫神經(jīng)根也可顯示得一清二楚。磁共振可勾劃輪廓清晰的心臟各房、室間隔,心瓣膜及心肌的圖像。因此,先天性心臟病及各種心肌病均是磁共振檢查的適應性。

用于檢查子宮、卵巢、膀胱及前列腺的腫瘤,并可對癌腫進行分期,對肝臟、胰腺等的腫瘤也可清楚的顯示出來。

核磁共振檢查要選擇正規(guī)的大型醫(yī)院哦。

(責任編輯:張穎琳 )

科大夫掛號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