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影像 > 影像知識 > 放射介入 > 正文

什么是心臟介入治療?國內首例胎兒心臟介入治療案例

2016-10-22 07:50:47      家庭醫(yī)生在線

什么是心臟介入治療?介入對心血管疾病來說,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技術,也是近年來醫(yī)學上的熱點技術。下面我們來了解下什么是介入治療,并和大家分享一個胎兒心臟介入治療的案例。

了解心臟介入治療

心臟介入治療是一種新型診斷與治療心血管疾病技術,無需開胸,在影像學方法的引導下,經(jīng)過穿刺體表血管,借助某些器械,將導管送到病變部位,通過特定的心臟導管操作技術對心臟病進行確診和治療的診治方法,它是目前較為先進的心臟病診治方法,進展也非常迅速,它介于內科治療與外科手術治療之間,是一種有創(chuàng)的診治方法。包括冠狀動脈造影術、 PTCA +支架術、二尖瓣球囊擴張術、射頻消融術、起搏器植入術、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冠狀動脈腔內溶栓術。

心臟介入手術的優(yōu)點

與心臟外科手術相比,心臟介入手術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1、手術創(chuàng)傷小,只須局麻。

2、手術時間短。

3、患者承受的痛苦輕。

4、手術安全性高、術后恢復快、費用相對較低、療效立竿見影、不影響病人接受手術治療 的機會。

案例: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接受心臟病介入治療

39歲的謝女士是一位高校的教師,今年懷上了二孩,然而,第21周產檢的超聲檢查結果,讓謝女士一家大驚失色。超聲顯示,腹中胎兒右心室發(fā)育不良。如果妊娠繼續(xù),心臟的兩個心室將發(fā)育變成一個心室的風險,即使生后手術也可能達不到完全治愈的效果。有醫(yī)生建議她放棄這個寶寶,但母愛的本能讓謝女士渴望留下這個孩子。于是醫(yī)生便建議她到廣東省人民醫(yī)院的心血管病研究所。

省醫(yī)醫(yī)生經(jīng)與心外科、產科專家會診,確診胎兒具有宮內介入治療指征,提出了進行心臟介入治療的方案:不采取孕婦開腹、胎兒開胸的外科手術模式,直接對孕婦腹內胎兒進行心臟介入治療。院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介入手術避免了孕婦開腹,胎兒開胸的風險,但此時已27孕周的胎兒心臟只有杏仁大,穿刺針在超聲引導下要經(jīng)孕婦的腹壁、子宮壁、羊膜腔、胎兒胸壁等多層組織和結構,要準確穿刺到胎兒右心室,難度非常大,術者的稍不留意或胎兒的輕微胎動都會穿破心臟,導致心包填塞,危及胎兒生命。

經(jīng)過多次大討論和精心準備,國內首例胎兒心臟介入治療手術終于成功進行。穿刺針準確地穿刺到胎兒的右心室,球囊導管穿過近閉鎖的肺動脈瓣,開放了肺動脈瓣膜,反復擴張2次,在超聲檢測儀可清晰看到“生命之血”成功流向肺動脈。

(責任編輯:鄧瑩瑩 )

科大夫掛號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