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影像 > 影像知識 > 放射診斷 > MRI > 正文
腫瘤
掛號科室:腫瘤科 同類疾病:淋巴癌纖維瘤畸胎瘤腦腫瘤嗜鉻細胞瘤

核磁共振有3大作用 核磁共振原理是什么

2014-12-27 09:23:03      家庭醫(yī)生在線

核磁共振原理是怎樣的呢?核磁共振,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不過,你是否知道核磁共振的工作原理呢?核磁共振的作用又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介紹吧。

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子自旋運動是磁共振成像的基礎,而氫原子是人體內數(shù)量最多的物質;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氫原子核處于無規(guī)律的進動狀態(tài),當人體進入強大均勻的磁體空間內,在外加靜磁場作用下原來雜亂無章的氫原子核一齊按外磁場方向排列并繼續(xù)進動,當立即停止外加磁場磁力后,人體內的氫原子將在相同組織相同時間下回到原狀態(tài);這稱為馳豫〔RELAXATION〕而病理狀態(tài)下的人體組織馳豫時間不同,通過計算機系統(tǒng)采集這些信號經(jīng)數(shù)字重建技術轉換成圖像來給臨床和研究提供科學的診斷結果。 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由于對軟組織滑膜、血管、神經(jīng)、肌肉、肌腱、韌帶、和透明軟骨的分辨率高,用于滑膜、血管和肌肉、筋膜的炎癥、滑膜囊腫和透明軟骨變性、剝脫及骨糜爛破壞與缺血性壞死、頸椎和髓核病變、膝關節(jié)半月板和十字韌帶損傷、類風濕的神經(jīng)并發(fā)癥及骨髓炎等的臨床檢查??膳卸ɑぱ装Y的宏觀狀況,如滑膜體積改變時的纖維蛋白滲出的程度和范圍、細胞浸潤、血管增生與肉芽腫(血管翳)形成、滑膜絨毛與滑膜肥厚等關節(jié)炎的早期及其病變活動度。還可分辨肌炎、筋膜緊張、脂肪滲透和肥厚及炎癥消長情況。能清楚顯示頸椎脫位、脊髓壓迫和脊髓扭曲狀態(tài)。

接下來,再來看看核磁共振的作用都有哪些吧。

核磁共振的作用

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電子計算機對人體斷面進行圖像分析診斷的檢查方法,它不用x線,而是磁場,其基本原理是人體所含氫原子在強磁場下給予特定的高波后會發(fā)生共振現(xiàn)象,產(chǎn)生一種高波數(shù)的電磁波。核磁共振正是利用這個性質,采用電子計算機對磁場的變化收集處理并圖形化。

核磁共振成像可以顯示脂肪、全身臟器、肌肉、快速流動的血液、骨骼和空氣等。對臟器內部結構也能清楚顯示。醫(yī)生可以很好的識別病人體內的腫瘤、炎癥、壞死病灶、異常物質沉著、功能阻礙、血液循環(huán)阻礙等病變。對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胸部、腹部及四肢各種疾病的診斷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由于核磁共振是磁場成像,而不是x射線,沒有放射性,所以對人體無害,是非常安全的。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任何關于醫(yī)院使用核磁共振機引起危害的報道,也未發(fā)現(xiàn)病人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的發(fā)生率有增高。

是否需要核磁共振檢查,應要根據(jù)個人情況而定哦。

(責任編輯:張琴琴 )

科大夫掛號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