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影像 > 影像知識 > 放射診斷 > X線 > 正文

胃腸道是指哪里?胃腸道疾病可通過X線診斷

2014-09-05 08:26:23      家庭醫(yī)生在線

胃腸道指的是從胃至肛門的消化管,包括胃、小腸、大腸等部位。其中腸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胃腸道是消化系統(tǒng)的主要器官,它會攝取足夠的水和人體所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胃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因此,胃腸道疾病可大可小,患病后應及時治療,可以通過X線診斷胃腸道疾病。

一般炎癥性胃腸道疾病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系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癥。病變嚴重者可累及粘膜下層與肌層,甚至深達漿膜層。臨床上按病因及病理變化的不同,分為急性單純性胃炎、急性糜爛性胃炎、急性腐蝕性胃炎、急性化膿性胃炎,其中臨床上以急性單純性胃炎最為常見,而由于抗生素廣泛應用,急性化膿性胃炎已罕見。導致發(fā)病的因素很多,有化學或物理的刺激,也有細菌或其毒素引起?;瘜W刺激主要來自烈酒、濃茶、咖啡、香料及藥物(如水楊酸鹽制劑、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質(zhì)激素等),其中急性腐蝕性胃炎多是由吞服強酸、強堿及其他腐蝕劑所致。物理刺激如過熱、過冷、過于粗糙的食物及X線照射,均會損傷胃粘膜,引起炎癥性改變。而進食細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是導致急性胃炎最常見的一個病因。

癥狀是輕者僅有腹痛、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嚴重者可有嘔血、黑糞、甚至失水、以及中毒及休克等。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粘膜炎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也是部隊多發(fā)病之一,其發(fā)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自纖維內(nèi)鏡廣泛應用以來,對本病認識有明顯提高。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縮(粘膜喪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賁門,伴有G細胞喪失和胃泌素分泌減少,也可累及胃體,伴有泌酸腺的喪失,導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內(nèi)源性因子的減少。

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癥狀,癥狀的輕重與胃粘膜的病變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數(shù)病人常無癥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等。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水瘦、舌炎、腹瀉等,個別病人伴粘膜糜爛者上腹痛較明顯,并可有出血。

上腹痛、消化不良、嘔血、黑便。常常癥狀為反復發(fā)作,無規(guī)律性腹痛、疼痛經(jīng)常出現(xiàn)于進食過程中或餐后及多數(shù)位于上腹部、臍周、部分患兒部委不固定,輕著間歇性隱痛或鈍推、嚴重者為劇烈絞痛。常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繼續(xù)影響營養(yǎng)狀況及生長發(fā)育。胃粘膜糜爛出血者伴嘔血、黑便。

克羅恩病

克羅恩?。╟rohndisease,CD),又稱局限性回腸炎、局限性腸炎、節(jié)段性腸炎和肉芽腫性腸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腸道炎癥性疾病。本病和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兩者統(tǒng)稱為炎癥性腸?。↖BD)??肆_恩病在整個胃腸道的任何部位均可發(fā)生,但好發(fā)于末端回腸和右半結(jié)腸。以腹痛、腹瀉、腸梗阻為主要癥狀,且有發(fā)熱、營養(yǎng)障礙等腸外表現(xiàn)。病程多遷延,常有反復,不易根治。

X線檢查方法

(一)普通檢查普通檢查對胃腸道疾病的診斷價值有限。

(二)造影檢查胃腸道造影所用的造影劑是硫酸鋇(barinmsulfate)。鋇的原子量高,不易被X線穿透,在胃腸道內(nèi)與周圍組織形成鮮明對比。硫酸鋇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不被胃腸道吸收,不引起中毒或過敏反應。應強調(diào)的是醫(yī)用硫酸鋇不得混有可溶性鋇化物如硫化鋇、氯化鋇等。應用前依造影要求將鋇劑加水調(diào)制成不同濃度的混懸液。有胃腸道穿孔時禁用。

胃腸道鋇劑造影應注意以下三點;①透視與照片結(jié)合,透視可從各個角度觀察胃腸道影像,攝影除用于記錄透視所見外,更有利于微小病變的顯示;②形態(tài)與功能并重,形態(tài)變化為診斷的主要依據(jù),但功能變化有一定的參考意義;③觸診的使用,按摩及加壓可造成胃腸道的不同充盈狀態(tài),觸知胃腸道管壁是柔軟或僵硬、有無腫塊、壓痛及移動性。

藥物輔助造影檢查,是利用某些藥物改變胃腸道的功能或消除某些功能異常,達到詳盡顯示病變的目的。例如用抗膽堿藥如鹽酸山莨菪鹼,降低胃腸道張力,有利于顯示胃腸道粘膜面的細微結(jié)構(gòu)及微小病變;用于消除胃腸道痙攣,使某些異常如潰瘍龕影得以顯示;幫助鑒別狹窄是痙攣性還是器質(zhì)性。

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或口服胃復安(滅吐靈)可以增強胃腸道緊張力,促進蠕動,在小腸檢查時可縮短鋇劑運行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1~2小時)觀察全部小腸。將甘露醇混合在鋇劑內(nèi)服用,也能使鋇劑較快地通過小腸,縮短檢查時間。

1、鋇劑造影檢查按檢查范圍可分為:①上胃腸道造影: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及上段空腸;②小腸系造影:可在上胃腸道造影后每隔1~2小時檢查一次,用于空、回腸及回盲部的檢查;③結(jié)腸造影;分為鋇劑灌腸造影及口服法鋇劑造影,前者為檢查結(jié)腸的基本方法。

按造影方法可分為傳統(tǒng)的鋇劑造影法和氣鋇雙重造影法。傳統(tǒng)的鋇劑造影法包括:①粘膜法:應用少量鋇劑以顯示粘膜皺襞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為粘膜像;②充盈法:應用較多鋇劑使受檢部位完全充盈,顯示其輪廓、形狀和蠕動等,為充盈像;③加壓法;適當壓迫受體檢部位,推開較多的鋇劑以顯示病變的某些特征,為加壓像。氣鋇雙重造影法;簡稱雙重造影,是先后引入氣體與鋇劑,使受檢部之粘膜面均勻涂布一層鋇劑,氣體則使管腔膨脹,以顯示粘膜面的細微結(jié)構(gòu)及微小異常。

為了檢查小腸還可用小腸灌鋇造影。將十二指腸導管置于十二指腸遠端,在透視下于5~6分鐘內(nèi)灌注低濃度鋇劑500~600ml,觀察小腸情況。一般20~30分鐘到達回盲部;多注入氣體并用抗膽堿藥行低張雙對比造影。

2、血管造影動脈造影主要用于鋇劑檢查無所發(fā)現(xiàn)的胃腸道出血和和腫。在急性大出血和腹部外傷出血可立即確定出血部位,以便迅速行血管栓塞治療或手術(shù)治療。

造影方法是以經(jīng)股動脈穿剌,在透視監(jiān)視下,將特殊曲度的導管插入腹腔動脈、腸系膜上動脈或腸系膜下動脈,注入造影劑,快速連續(xù)攝影,可顯示血管發(fā)育異常和腫瘤的異常血管,如有大出血可見造影劑自血管逸出。這種將導管放入主動脈一級分支的方法為選擇性動脈造影(selectivearteriography)。發(fā)將導管放入第2~3級分支如胃十二指腸動脈、右結(jié)腸動脈等,為超選擇性血管造影(superselective angiography)。造影劑量可以大為減少,顯影更為清楚。

對于門靜高壓、食管或胃靜脈曲張的患者,可作門靜脈造影以及顯示側(cè)支循環(huán)的走向和程度,為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資料,也可作療效的追蹤觀察。

(責任編輯:付子顏 )

科大夫掛號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