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影像 > 影像知識 > 超聲 > 正文

B超在肝臟檢測中的臨床意義

2013-08-28 09:29:09      家庭醫(yī)生在線

脂肪肝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肝內脂肪積蓄過多的病理狀態(tài),是一種常見的肝臟異常。正常肝臟脂肪含量約占肝濕重的5%,當肝細胞內脂質含量超過5%,或組織學上每單位面積見1/3以上肝細胞脂變時,則發(fā)生脂肪變性,而出現(xiàn)B超可檢出肝脂肪含量達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達50%以上的脂肪肝,超聲診斷敏感性可達90%;在非纖維化的肝臟中,超聲診斷脂肪肝的敏感性達100%。同時,B超檢查費用低廉。與CT、MRI等昂貴的檢查相比,后者診斷更準確些,但B超費用少,操作方便,且無放射性。所以B超現(xiàn)已作為脂肪肝的首選診斷方法,并廣泛應用于人群脂肪肝發(fā)病率的流行病學普查及健康普查當中,對于體檢、診斷、預防及治療有重要意義。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引起肝臟彌漫性損害,早期肝硬化易漏診或誤診。現(xiàn)階段對肝硬化診斷準確可開的方法是活組織檢查及腹腔,但由于這2種檢查有創(chuàng)傷性和并發(fā)癥,故不宜重復和普遍進行。而B型超聲簡單易行,可重復采用,在肝硬化的診斷方面可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通過觀察B超下肝臟形態(tài)學的改變和門靜脈的寬度的變化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門脈高壓,其中門脈高壓是肝硬化診斷中必備條件之一。

(責任編輯:徐惠珍 )

科大夫掛號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