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養(yǎng)生 > 中醫(yī)養(yǎng)生 > 特色療法 > 正文

刮痧的工具和手法介紹

2013-01-22 10:05:38      家庭醫(yī)生在線

  刮痧療法不僅能治病,而且還可以起保健作用。只要皮膚沒有什么疾病,尤其是出血性疾病,沿著經絡適當刮一刮對身體還是比較有益的。刮痧的保健作用主要應用于疏通經絡方面。常見有些患有肩周炎的50歲左右的人,采用刮痧的療法療效比較好,但是一般不是一次能完成,大概要二、三次左右。

  操作時手持刮痧板,蘸上潤滑劑,在患者體表的被刮部位按一定方向用力均勻地進行刮拭。一般使用腕力,同時根據(jù)病人的病情及反應調整刮拭的力量,直至皮下呈現(xiàn)痧痕為止。

  (一)操作方法

  有平刮、豎刮、斜刮及角刮。

  (1)平刮 用刮板的平邊,在刮拭部位上按一定方向進行大面積的平行刮拭。

  (2)豎刮 用刮板的平邊,在刮拭部位上按豎直上下進行大面積的平行刮拭。

  (3)斜刮 用刮板的平邊,在刮拭部位上進行斜向刮拭。本法主要適用某些不能進行平、斜刮的部位。

  (4)角刮 用刮板的棱角或邊角,在刮拭部位上進行較小面積或溝、窩、凹陷地方的刮拭。

  (二)補瀉手法

  刮痧療法分為補法、瀉法和平補平瀉法。補和瀉是相互對立、作用相反又相互聯(lián)系的兩種手法,其與刮拭力量的輕重、速度的快慢、時間的長短、刮拭的長短、刮拭的方向等諸多因素有關。

  1.補法

  具有以下特點的刮法為補法。

  (1)刺激時間短、作用淺,對皮膚、肌肉、細胞有興奮作用;

  (2)作用時間較長的輕刺激,能活躍器官的生理機能;

  (3)刮拭速度較慢;

  (4)選擇痧痕點數(shù)少;

  (5)刮拭順經脈循行方向;

  (6)刮拭后加溫灸。

  2.瀉法

  具有以下特點的刮法為瀉法。

  (1)刺激時問長、作用深,對皮膚、肌肉、細胞有抑制作用;

  (2)作用時間較短的重刺激,能抑制器官的生理機能;

  (3)刮拭速度較快;

  (4)選擇痧痕點數(shù)多;

  (5)刮拭逆經脈循行方向;

  (6)刮拭后加拔罐。

  3.平補平瀉法

  介于補法和瀉法之問,具體有3種。

  (1)刮拭按壓力大,速度慢;

  (2)刮拭按壓力小,速度快;

  (3)刮拭按壓力及速度適中。

  刮痧工具包括刮痧板和潤滑劑。工具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刮痧治病保健的效果。古代用湯勺、銅錢、嫩竹板等作為刮痧工具,用麻油、水、酒作為潤滑劑。這些工具取材方便,但目前已較少應用?,F(xiàn)多選用經過加工的有藥物治療作用、沒有副作用的工具,可以明顯提高刮痧的療效。

  1.刮痧板

  刮痧板是刮痧的主要工具。目前各種形狀的刮痧板、多功能刮痧梳很多,有水牛角制品,也有玉制品。水牛角質地堅韌,光滑耐用,加工簡便。水牛角性味辛、咸、寒。辛可發(fā)散行氣、活血潤養(yǎng);咸能軟堅潤下;寒能清熱解毒,因此具有發(fā)散行氣、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藥性與犀牛角相似,常為犀牛角的代用品。玉,性味甘平,入肺經,潤心肺,清肺熱?!侗静菥V目》認為:玉具有清音啞、止煩渴、定虛喘、安神明、滋養(yǎng)五臟六腑的作用。古人常將玉質品佩戴在手腕、頸部及胸部。水牛角及玉質刮痧板均有助于行氣活血、疏通經絡的作用。

  水牛角和玉制品的刮痧板,刮拭完畢可用肥皂水洗凈擦干或以酒精擦拭消毒。為避免交叉感染,最好固定專人專板使用。水牛角刮板如長時間置于潮濕之地,或浸泡在水里,或長時問暴露在干燥的空氣中,會發(fā)生裂紋,影響使用壽命。因此刮畢洗凈后應立即擦干,最好放在塑料袋或皮套內保存。玉質板在保存時要避免磕碰。

  刮痧板一般加工為長方形,邊緣光滑,四角鈍圓。刮板的兩長邊,一邊稍厚,一邊稍薄。薄面用于人體平坦部位的治療刮痧,凹陷的厚面適合于按摩保健刮痧,刮板的角適合于人體凹陷部位刮拭。還有適合經絡全息刮拭方法的刮痧板,一側短邊為對稱的圓角,其兩角除適用于人體凹陷部位刮拭外,更適合作脊椎部位及頭部全息穴區(qū)的刮拭。

  2.潤滑劑

  刮痧的潤滑劑多用兼有藥物治療作用的潤滑劑。以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炎鎮(zhèn)痛作用,同時又沒有毒副作用的藥物及滲透性強、潤滑性好的植物油加工而成。藥物的治療作用有助于疏通經絡,宣通氣血,活血化瘀。植物油有滋潤保護皮膚的作用。

  刮痧時涂以潤滑劑不但減輕疼痛,加速病邪外排,還可保護皮膚,預防感染,使刮痧安全有效。目前符合上述要求的潤滑劑有活血潤膚脂和刮痧活血劑兩種。活血潤膚脂的作用較為廣泛,因為活血潤膚脂為軟膏制劑,不但潤滑性好,而且涂抹時不會因向下流滴而弄臟衣服,容易被皮膚吸收,活血潤膚作用持久,特別適合于面部美容刮痧,可作刮痧和美容護膚兩用。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