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心理睡眠 > 精神疾病 > 抑郁癥 > 正文
焦慮
掛號科室:心理咨詢科 同類疾?。?a target='_blank'>抑郁癥心絞痛恐懼癥腦震蕩躁狂癥

微博,我到底該不該玩你?

2011-03-10 09:42:03      家庭醫(yī)生在線

  

  開微博 趕上潮流

  這年頭,沒個“圍脖”(微博的諧音),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如今,“在你微博里看到……”都快替代“吃了嗎”,成為年輕人最常用的打招呼用語。

  與電視的13年,互聯(lián)網(wǎng)的4年相比,微博僅用了14個月,就達到普及。無論普通大眾、明星學者紛紛開微博;政府部門將它作為溝通民意的渠道,各大企業(yè)也忙著用微博聚集商機。

  “微博打破了傳統(tǒng)媒介單向傳播的模式,讓每個人都有話語權(quán),個人的價值和尊嚴得到體現(xiàn),很容易受到普通百姓的歡迎,”蘇州榮格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分析說。但是,美國摩根士丹利公司的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人注冊微博后,馬上把它丟在一邊。對于他們來說,開通微博恐怕僅僅是為了跟風趕時髦,或者害怕落伍,被人看成“異類”,甚至被朋友孤立。

  事實上, 趕潮流無可厚非,但若明明不喜歡湊熱鬧、卻勉強逼著自己和他人保持一致,就有些難為自己了。畢竟,微博只是一個工具,它應該成為生活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寫微博 發(fā)泄壓力

  “微博不用正襟危坐地噼啪打字,它很便捷,隨時想隨時發(fā)?!北环Q為“微博女王”的演員姚晨說。的確,哪怕是沒有學過語文的人,只要會發(fā)手機短信,就能寫。

  一方面,一兩句話的碎片化寫作,擺脫了作文格式的束縛,也降低了人們發(fā)出聲音的門檻,滿足了人們與生俱來的“傳播欲”。另一方面,寫微博能非常直接地得到認可和贊揚,幾秒鐘的時間寫上寥寥數(shù)語,就可能有人關注,滿足了自尊的需要和成就感。因此,關注自己的人越多,越愛寫。根據(jù)統(tǒng)計,微博的力量是博客的200倍,一條微博發(fā)出后只要30秒,就可以得到微博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目擊”。

  此外,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教授何燕玲表示,微博還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情感宣泄的渠道,使人們有機會隨時表達情緒和感受。新浪網(wǎng)的一項的投票也顯示,關于寫微博原因,“感情發(fā)泄”占到了53%的比例。特別是在現(xiàn)代強大的社會結(jié)構(gòu)面前,人們很容易感到自身的渺小,從而更加需要表達、張揚自我。因此,只要心有感觸,大家都喜歡加上點評,發(fā)到微博上。

 

${FDPageBreak}

 

  沉迷微博 引發(fā)焦慮

  微博的火暴,衍生出“圍脖控”、“格子控”等流行詞,特指那些對微博極度喜愛、欲罷不能的人。就像白領鄧林所說的,“微博讓我又愛又恨,泡在微博上開心又充實,一扎進去就不想出來;可是,生活和工作也飽受影響,上班時心不在焉,女朋友也數(shù)落我。有時,我想關掉電腦和手機,可沒有它全身難受?!?/P>

  過度依賴微博,成了心理學家關注的話題。有的人每天要發(fā)幾百條內(nèi)容,上個廁所也要微博“廣而告之”,他們會反復打開和刷新頁面,若發(fā)現(xiàn)沒有評論或轉(zhuǎn)帖,就會有失落感,感到不舒服。專家表示,這是極度渴望關注、希望被崇拜的典型表現(xiàn)。他們可能比較追求完美,內(nèi)心得不到滿足,希望通過不斷發(fā)布信息、展示自我,得到關注和追捧。

  但是,這些微博內(nèi)容很多都是“垃圾”信息或者牢騷話,時間長了反而影響自己在別人心里的形象。因此,如果一旦發(fā)現(xiàn)“圍脖”變成解不下的枷鎖,就要警惕??梢栽囍闷渌d趣愛好來替代,必要時要尋求心理醫(yī)生或精神科醫(yī)生的幫助。

  看微博 多交朋友

  上微博做什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diào)查中心的調(diào)查顯示,73.5%的人選擇“了解最新資訊”,66.6%選擇“參與感興趣的話題討論”,52.1%選擇“了解朋友動態(tài)并保持聯(lián)系”??梢姡次⒉?,也就是網(wǎng)友們所說的“圍觀”,是玩微博的重要理由。

  首先,看微博帶有一定的娛樂性。你不用花太多時間和精力,輕松看一眼,就能了解世界發(fā)生了什么、大家關心什么,為聊天交友源源不斷地提供“素材”。其次,拉近人際距離,分享心得和感受。多數(shù)微博是以普通人的生活小事為內(nèi)容,比如在“同學網(wǎng)”上,一個“中午吃什么”的話題,就聚集了上千人熱議,讓人覺得“知音”無處不在。最后,還有一部分人屬于“自娛自樂”。他們習慣了默默品味自己感興趣的微博,卻很少發(fā)表評論。通過關注他人,進而審視自己、解讀世界。

  專家指出,微博盛行也反映出現(xiàn)實生活中,人際關系的冷漠與疏遠。對此,提醒大家,微博重在發(fā)表主張、傳播信息,最好不要把它當成一個最理想的交流或交友平臺,對各種信息保持客觀、理性的判斷,不要輕信。

  不玩微博 也是自由

  有網(wǎng)友表示,現(xiàn)在有了新的人類二分法:玩微博的和不玩微博的。

  有一些人,對微博保持冷眼旁觀或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對微博的未來不置可否。他們之中,有人是因為對網(wǎng)絡或電子信息不感興趣;有人是為了特定獨行、彰顯個性;也有人對微博提出了思考和警示,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社會學教授于長江認為,過于依賴微博會讓人變得思維簡單、觀點偏激,陷入簡單的感性認識,不去深入思考,最后失去判斷力。還有人說,微博可能在商業(yè)營銷、明星效應有推動作用,但對普通老百姓就是個抒發(fā)情感的小工具,沒必要神化。

  因此,有專家提出,微博可能更適合娛樂化的語境,而不是所有公共話題。此外,對于“爆炸”新聞,務必多方求證,不可盲目放大。最后,盡量不要發(fā)表語言過于尖銳、甚至危言聳聽的信息。特別是本身言行偏激的人,可以適當少接觸微博,或者在發(fā)微博前先打草稿,刪除不恰當?shù)恼Z言。

心理熱文排行榜
  • 女人什么情景下最易失身? 609750
  • 人臨死前一秒會看到什么?708160
  • 亂倫:我和姐姐走過年少的伊甸園 707059
  • 男人最喜歡聽女人講的六句情話 706420
  • 40歲老處女究竟在害怕什么? 705102
  • 揭秘:艷照女星的可悲下場(圖)

(責任編輯:徐惠珍 )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