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心理睡眠 > 情感關系 > 親子關系 > 正文

宋丹丹稱兒子不缺父愛 男人帶孩子大有好處

2015-10-18 09:20:31      家庭醫(yī)生在線

近日,宋丹丹接受中新網獨家專訪,對于成就,她卻抱有遺憾,直言在年華最美的十多年曾沒有接到過任何片約,一度選擇“罷演小品”。另外,宋丹丹表示,雖然兒子巴圖在單親家庭長大,但自己并沒有又當爹又當媽,“我先生也很愛巴圖,巴圖也覺得自己從來不缺父愛”。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如果一個男人整天和孩子混在一起,其形象頓時就打了折扣。而就經驗來說,許多孩子對傳統的“嚴父”也帶有積分畏懼。所以父親與兒時子女之間的交流接觸往往并不太受重視。然而,事實上,父親帶孩子有著極大的好處,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對其一生也尤為重要。

目前,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男性身上有很多女性所不具備的品質,可以通過互動,傳承給孩子,對他們的成長大有裨益。

1、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父親在家庭中多扮演著“責任承擔者”的角色,一旦孩子與父親的接觸過少,家里沒有父親做“負責任”的榜樣,孩子果斷、有節(jié)制、勇于擔責并解決問題的個性就很難得到發(fā)展,導致遇事逃避等消極行為。

2、情緒穩(wěn)定、更獨立。研究稱,父親帶大的孩子更愿意承擔責任,心態(tài)也更加寬容,更有主見,胸襟更廣闊。而思維方面,較之于媽媽帶大的孩子,父親帶大的孩子更為理性而有邏輯,人格也更加獨立。這是因為男性本來就是“群居動物”。對比起母親無微不至的管束,多數男性帶孩子更愿意采取“放養(yǎng)模式”,無論孩子吃飯弄得滿身臟還是蕩秋千摔得一身泥,父親總不會責備?!叭プ霭桑磺杏欣习衷?,你值得嘗試全世界”,父親在身邊,孩子總能感受到這樣的按時。

3、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兒童心理咨詢中,不少來訪的孩子性格孤僻、柔弱、與同學人際關系不好,大多數與爸爸長期不參與家庭教育有關。他們的爸爸有的在外地工作,有的離異之后很少來看孩子,還有的位高權重、每天早出晚歸,一周都見不到一面。而媽媽在撫養(yǎng)孩子時多呈現溫柔、關懷、細致的一面,孩子在成長中,無法從爸爸那里獲得粗放、進取、外向的特質,與同學、朋友相處就自然顯得內斂、柔弱。

4、強化性別認同。科學家發(fā)現,隨單親母親長大的女孩,成年后往往拒絕做母親或妻子,婚姻生活滿意度也不如同齡人。缺乏父愛的男孩子在性格方面更容易出現“女性化”傾向。因此,父親的陪伴對孩子的性別認同以及婚戀關系有影響。對女孩子來說,她需要通過父親來認識男人是什么樣子,未來兩性關系發(fā)展時不容易被欺騙、欺負;男孩子更需要從父親身上學習什么才是男人,幫助他在未來維持穩(wěn)定的婚姻與家庭關系。

5、養(yǎng)成愛運動的習慣。跟父親關系良好的孩子,在運動和協調能力上也比較好。大家可以看看身邊的女球迷、玩籃球的女孩子,是不是都有一個愛這類運動的爸爸?爸爸可謂孩子的第一任體育老師,很多孩子運動的理念、習慣都是從爸爸那里傳承來的。

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哪怕再忙再累,爸爸都要每周抽出至少8小時陪孩子。如果不能到現場,可以用電話、視頻聊天等方式來彌補。在缺失父愛的家庭,叔叔、舅舅、爺爺等男性則需要盡量多跟孩子相處,彌補給孩子成長造成的影響。

(責任編輯:吳子元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