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曉東
南京紫金醫(yī)院
一級
腦復蘇???/p>
-
乳糜瀉是一種由于遺傳、免疫等因素導致的腸道疾病。對于乳糜瀉的診斷,通常需要進行多種檢查,包括血液檢查、糞便檢查、小腸活檢、基因檢測、影像學檢查等。 1.血液檢查:通過檢測血清中的抗組織轉谷氨酰胺酶抗體(tTG-IgA)、抗肌內膜抗體(EMA)等,有助于判斷是否存在乳糜瀉。 2.糞便檢查:分析糞便中的脂肪含量,若脂肪含量過高,可能提示乳糜瀉。 3.小腸活檢:這是診斷乳糜瀉的金標準。在顯微鏡下觀察小腸黏膜的形態(tài)和結構變化。 4.基因檢測:檢測特定的基因變異,如 HLA-DQ2 和 HLA-DQ8 基因,對診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5.影像學檢查:如腹部超聲、CT 等,可幫助了解腸道的形態(tài)和結構,排除其他疾病。 總之,綜合運用上述多種檢查方法,能夠更準確地診斷乳糜瀉,為后續(xù)的治療提供依據。一旦確診,應積極配合治療,調整飲食,改善癥狀。
2024-10-17 12:5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岳輝 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對長期腹瀉、體重減輕的病例,應警惕小腸吸收不良的存在。診斷麥膠性腸病首先要與其他腸道器質性疾病、胰腺疾病所致的吸收不良加以鑒別。 1)血液檢查:多數為大紅細胞性貧血,亦有正常紅細胞性或混合性貧血。血清鉀、鈣、鈉、鎂均可降低。血漿白蛋白、膽固醇和磷脂及凝血酶原也可降低。嚴重病例的血清葉酸、胡蘿卜素和維生素B12水平亦降低。 2)糞脂定量測定和脂肪吸收試驗:一般采用Vandekamer測定法。糞脂定量試驗方法簡便,絕大多數的脂肪瀉病人可據此作出診斷,但不夠靈敏。脂肪吸收試驗能精確地反映脂肪吸收狀況。 3)131碘-甘油三酯及131碘-油酸吸收試驗:糞便131碘-甘油三酯排出率>5%,或131碘-油酸>3%,均提示脂質吸收不良。本試驗方法簡便,但準確性不如糞脂化學測定法。 4)血清胡蘿卜素濃度測定:為有價值的篩選試驗,正常值大于100IU/dl。在小腸疾患引起的吸收不良時常低于正常,胰源性消化不良時正?;蜉p度降低。在營養(yǎng)不良,攝食不足、高熱或某些肝病時亦可減少。 5)其他小腸吸收功能試驗:水溶性物質如木糖、葡萄糖、乳糖、葉酸可用于測定上段小腸吸收功能。在原發(fā)性吸收不良綜合征患者可有典型的減損,而在胰源性或其繼發(fā)性脂肪瀉時可正常。 6)胰腺功能試驗:在慢性胰腺炎、胰癌和胰囊腫性纖維化時,均可顯示異常,以助胰源性吸收不良的診斷。 7)胃腸X線檢查:小腸常有功能性改變,多見于空腸中段及遠端,主要表現為腸腔擴大,積液和鋇劑沉積;腸曲分節(jié)呈雪片狀分布現象;黏膜皺襞增粗或腸壁平滑呈“臘管”征;鋇劑通過時間延緩等。胃腸X線檢查還可除外胃腸道其他器質性病變。 8)內鏡檢查:可作直視下活檢,提高了小腸病變的診斷水平,基本上取代了盲目抽吸活檢術。結腸鏡有時可通過回盲瓣,觀察回腸末端病變。
2024-10-18 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