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肝病頻道 > 肝病知識 > 肝病檢查 > 正文

肝功能檢查內容有哪些 肝功能檢查的詳細項目

2018-02-13 07:20:56      家庭醫(yī)生在線

現(xiàn)在很多人由于生活方式不健康,直接引發(fā)各種疾病的出現(xiàn)。大家都知道在去醫(yī)院檢查肝臟有沒有問題的時候醫(yī)生都會讓大家做一項檢查就是肝功能測試,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個肝功能的檢查主要包括哪些內容,肝病患者在檢查中需要了解,由于肝臟功能多樣,所以肝功能檢查方法很多,所以到底具體做哪項檢查,應結合病史和癥狀進行選擇。哪些肝功能檢查項目反映肝損害程度呢?

肝功能檢查項目:反映肝實質損害的指標

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等,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標,1%的肝細胞發(fā)生壞死時,血清ALT 水平即可升高1倍。AST持續(xù)升高,數(shù)值超過ALT往往提示肝實質損害嚴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標志。

肝功能檢查項目:反映膽紅素代謝及膽汁淤積的指標

主要包括總膽紅素(TBil)、直間接膽紅素、尿膽紅素、尿膽原、血膽汁酸(TBA)、γ—谷氨酰轉肽酶(γ—GT)及堿性磷酸酶(ALP) 等。肝細胞變性壞死,膽紅素代謝障礙或者肝內膽汁淤積時,可以出現(xiàn)上述指標升高。溶血性黃疸時,可以出現(xiàn)間接膽紅素升高。

肝功能檢查項目:反映肝臟合成功能的指標

主要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膽堿脂酶及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動度等,長期白蛋白、膽堿脂酶降低,凝血酶原活動度下降,補充維生素K不能糾正時,說明正常肝細胞逐漸減少,肝細胞合成蛋白、凝血因子功能差,肝臟儲備功能減退,預后不良。

肝功能檢查項目:反映肝纖維化的指標

主要包括Ⅲ型前膠原(PⅢP)、Ⅳ型膠原(C—Ⅳ)、透明質酸(HA)、層連蛋白(LN)等,這些指標可以協(xié)助診斷肝纖維化和早期肝硬化。

肝功能檢查項目:肝臟凝血功能的檢測指標

肝臟能合成Ⅲ及因子a鏈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在維持正常凝血機能中起重要作用。肝病患者的凝血因子合成均減少,臨床可出現(xiàn)牙齦、鼻黏膜出血,皮膚淤斑,嚴重者可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一般,最早出現(xiàn)、減少最多的因子Ⅶ,其次是因子Ⅱ和Ⅹ,最后出現(xiàn),減少最少的是因子Ⅴ。

A、凝血酶原時間(PT)

正常值為11~15秒,較正常對照延長3秒以上有意義。急性肝炎及輕型慢性肝炎PT正常,嚴重肝細胞壞死及肝硬化病人PT明顯延長。PT是反映肝細胞損害程度及判斷預后較敏感的指標。

B、凝血酶原活動度(PTA)

正常值為80%~100%,其臨床意義同PT。

C、肝促凝血活酶試驗(HPT)

當肝病發(fā)展到肝細胞功能衰竭時,其HPT均顯著下降,一般多低于0.5。若HPT逐漸依次恢復,則預后良好。

肝功能進行檢查都會檢查哪些項目呢?

1、肝臟間質變化試驗:血清蛋白電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濁反應,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評價慢性肝病的演變和預后,提示枯否氏細胞功能減退,不能清除血循環(huán)中內源性或腸源性抗原物質。此外,透明質酸、板層素、Ⅲ型前膠原肽和Ⅳ型膠原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臟內皮細胞;貯脂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變化,與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密切相關。

2、反應肝細胞損傷的試驗:以血清酶檢測常用,如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轉肽酶(γ- GT)等等。各種酶試驗中,以ALT、AST能敏感地揭示肝細胞損傷及其損傷程度,反映急性肝細胞損傷以 ALT最敏感,反映其損傷程度則AST較敏感。

3、肝臟排泄功能試驗:檢測肝臟對某些內源性即膽紅素、膽汁酸等或外源性即染料、藥物等高攝取物排泄清除能力,總膽紅素大于17.l微摩爾/升為黃疸病例,如果膽紅素進行性上升并伴ALT下降,叫做酶膽分離,提示病情加重,有轉為重癥肝炎的可能。

4、反映肝臟貯備功能的試驗:血漿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時間(PT)是通過檢測肝臟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貯備能力的常規(guī)試驗。ALb下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減弱,PT延長提示各種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

乙肝兩對半檢查沒有空腹的要求。乙肝兩對半的檢查需要每1-2年檢查1次,或者發(fā)現(xiàn)肝功有波動的時候檢查一次,如果肝功能一直比較好,不必要每次查肝功都查兩對半,只需每隔三到六個月左右查一下肝功能即可。

肝功能檢查多項內容測定值與飲食有一定關系,如飲酒易使某些血清酶值升高,進食油膩食物后可以使血脂增高等。所以,肝功能檢查必須在空腹時進行抽血檢查,抽血檢查前一天最好不要喝酒。

(責任編輯:歐家福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