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診療
健康生活
  • 養(yǎng)生
  • 營養(yǎng)
  • 兩性
  • 精神心理
  • 中醫(yī)
  • 育兒
  • 減肥
  • 女人
  • 美容
  • 整形
  • 健康新聞
  • 健康課堂
  • 家醫(yī)互動
  • 即問即答
  • 健康WHY
  • 專家答疑
  • 整形圈
  • 醫(yī)生圈
  • 病友圈
  • 數(shù)據(jù)中心
  • 疾病庫
  • 醫(yī)生庫
  • 醫(yī)院庫
  • 藥品庫
  • 整形庫
  • 器械庫
  • 食材食譜
  • 母嬰產品
  • 導語:

    2015年6月6日是第20個全國“愛眼日”,為了向廣大青光眼病患者、熱心人士普及青光眼知識,提高患者對青光眼的意識,發(fā)現(xiàn)潛在患者,并能夠幫助廣大患者和親屬提高對青光眼的認識,指導患者進行正規(guī)治療,并堅持正確有效的用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之家舉辦2015全國愛眼日青光眼健康大講堂,邀請青光眼專家進行講解。[閱讀全文]

    全國愛眼日青光眼健康大講堂舉行

    據(jù)統(tǒng)計,全球約有7000萬青光眼患者,有670萬致盲;中國青光眼患者為940萬,520萬單眼盲,70萬雙眼盲,青光眼發(fā)病率達0.21~1.64%。 6月3日,由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之家與家庭醫(yī)生在線、南方都市報、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方生活廣播及奧一網(wǎng)等媒體聯(lián)合主辦的全國愛眼日青光眼健康大講堂在中山眼科中心三號樓二樓大講學廳舉行。本次講座吸引了200余市民前來聽講,余敏斌教授和張秀蘭教授通過通俗易懂的講解方式,將激光治療青光眼知識和青光眼患者日?床〗(jīng)常出現(xiàn)的誤區(qū)傳達給市民。市民聽講非常投入,且積極與專家互動,結合親身經(jīng)歷問一些關于青光眼的問題,專家也耐心對待每一個市民的提問。一些患者在講座期間忍不住站起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市民紛紛表示希望這樣的講座能將常舉辦,加深對青光眼的了解。 [閱讀全文]

    2015全國愛眼日青光眼健康大講堂

    張秀蘭:警惕青光眼看病的5個誤區(qū)

    主講專家:張秀蘭教授
    中山眼科青光眼科副主任

    張秀蘭教授在《青光眼看病的幾個誤區(qū)》的講座中指出很多患者只關心眼壓,忽略了視野的定期檢查,還有一些患者自己“做醫(yī)生”、自己“調藥、停藥、減藥”……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應當警惕。[閱讀全文]

    余敏斌:如何提高青光眼患者依從性?

    主講專家:余敏斌教授
    中山眼科青光眼學科帶頭人

    余敏斌教授在《青光眼激光治療和治療依從性》的講座中指出青光眼患者未按醫(yī)囑用藥或治療,是青光眼進展甚至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針對如何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他指出需加強個體化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醫(yī)患護患關系。[閱讀全文]

    家庭醫(yī)生在線專訪青光眼科專家

    葛堅:患青光眼不一定致盲 學會與青光眼共存

    簡介:首屆中山大學名醫(yī)、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華眼科學會青光眼學組前任組長;
    在青光眼診斷治療、白內障超聲乳化與眼內窺鏡激光治療疑難青光眼、干細胞研究、近視眼防治等方面有較高的造詣。

    得了青光眼一定瞎? 青光眼是一種致盲性眼病,有人以為患上這種病眼睛就會失明,人生好黑暗。葛堅教授表示,患有青光眼不一定會致盲,如果聽從醫(yī)生的建議,接受積極的治療,把眼壓控制在目標眼壓之內,即確保眼壓在安全范圍內,是可以保持有用的生活視力。他提醒廣大青光眼患者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學會與青光眼共存。[閱讀全文]

    張秀蘭:高度近視者更易患青光眼 最好定期檢查

    簡介: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副主任、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分會神經(jīng)眼科學組委員;
    對眼科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擅長各種常見的、難治性青光眼的診治和處理。

    數(shù)據(jù)顯示,高度近視者發(fā)生開角型青光眼的比率為1.2%,而正常人群發(fā)生開角型青光眼的比率為0.21%。為什么高度近視眼易患青光眼?張秀蘭教授介紹,高度近視眼表現(xiàn)為眼軸越來越長,眼球壁越來越薄,視神經(jīng)周圍出現(xiàn)萎縮灶,視神經(jīng)抵抗力越來越差,耐受高眼壓的能力下降,所以容易患青光眼。高度近視患者一般比較容易患有開角型青光眼,這種類型的青光眼一般在早期并沒有典型癥狀,很難在早期察覺,最好定期到醫(yī)院做檢查。[閱讀全文]

    圖文直擊現(xiàn)場精彩花絮

    往期回顧

    留言與評論

    最新評論更多評論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