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血液科 > 正文

低氧血癥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

2014-05-31 18:09:08      家庭醫(yī)生在線

低氧血癥是什么?低氧血癥是指血液中含氧不足, 動脈血氧分壓(pao2)低于同齡人的正常下限,主要表現為血氧分壓與血氧飽和度下降。各種原因如中樞神經系統疾患,支氣管、肺病變等引起通氣和(或)換氣功能障礙都可導致缺氧的發(fā)生。因低氧血癥程度、發(fā)生的速度和持續(xù)時間不同,對機體影響亦不同。低氧血癥是呼吸科常見危重癥之一,也是呼吸衰竭的重要臨床表現之一。那么低氧血癥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

治療

1.氧治療

術后常規(guī)吸氧可明顯減少通氣不足或通氣/血流比例失調所致的低氧血癥的發(fā)生頻率和嚴重程度。上腹部、胸部、神經外科手術后,特別是原有心肺疾患病人,高齡、肥胖、嗜煙的病人,應常規(guī)鼻導管持續(xù)吸入濕化氧3~6L/min,吸氧濃度不宜超過40 %。此外, 氧治療可預防低氧血癥及其并發(fā)癥, 如精神癥狀、心律失常、乳酸性酸中毒,但不能消除引起低氧血癥的原因, 也不能糾正麻醉手術后的呼吸方式紊亂和肺氣體彌散障礙性低氧血癥。對于呼吸轉換依賴于低血O2 或高血CO2刺激如SAS、OA、慢性阻塞性肺病手術病人, 吸氧應慎重。

2.早期活動和深呼吸

術后24小時內要進行床上活動如伸展四肢,在醫(yī)護人員幫助下變動體位和翻身,并能在力能所及的情況下早日取半臥位、坐位或床活動,尤其要進行深呼吸運動,以預防和減少肺不張、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據證實其要優(yōu)于正壓通氣。

3.激勵性肺量計訓練

激勵性肺量計訓練是國際上常用的改善術后肺容量的方法。術后應每小時練10 次,手術后24h 內開始較術后24h 后開始更有效。

4. 創(chuàng)口止痛

創(chuàng)口止痛可口服、肌肉、硬膜外或靜脈途徑給予嗎啡類鎮(zhèn)痛藥, 創(chuàng)口疼痛減輕后可避免肌肉強直,有利于病人深呼吸和咳嗽排痰,改善通氣功能,尤其胸科手術病人顯得更為重要。但要避免嗎啡類藥逾量而致呼吸抑制。

5. 預防嘔吐、返流和誤吸

術后招致嘔吐、返流和誤吸的誘因是: ①清醒過程中或神經外科手術后, 咳嗽和吞咽反射不健全; ②血液內致嘔物質(如嗎啡類藥物、靜脈內注滅滴靈)的存在或因胃管、吸氧管觸及咽后壁;③胃腸蠕動減弱,胃膨脹。術后未完全清醒的病人, 應取側臥位或平臥頭側體位, 以減少嘔吐物和返流后發(fā)生誤吸的機會。

6. 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CPAP)或間歇正壓通氣(IPPV)

CPAP 適用于不能行深呼吸訓練、激勵性潮氣量無進步、咳嗽無效或肺不張高危的病人。可通過置于口鼻上的緊閉透明面罩或氣管導管,在病人自主呼吸的基礎上,經呼吸器實行CPAP,治療預防肺不張非常有效。CPAP 后功能殘氣量(FRC)立即增加,在胸肺順應性正常的病人,大約每增加0.096kPa(1cmH2O)氣道正壓,FRC 可增加100ml。IPPV 主要適用于某些不能產生足夠通氣量的神經肌肉疾病者,以預防術后發(fā)癥。此外,還有利于降低氧的消耗和機體代謝。但IPPV 時,由于鄰近膈面的下肺膨脹較差,故預防肺部并發(fā)癥不及深呼吸運動、激勵性肺量計練習和CPAP 有效。

(責任編輯:田子文 )

科大夫掛號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