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血液科 > 正文

惡性貧血癥狀有什么表現?

2013-11-15 11:04:34      家庭醫(yī)生在線

惡性貧血又稱為巨幼紅細胞貧血,在我國比較少見,病因常由妊娠、哺乳、胃吸收不良、營養(yǎng)不良或口服葉酸拮抗藥(具有拮抗二氫葉酸合成酶,使四氫葉酸合成發(fā)生障礙的藥,如乙氨嘧啶、甲氨蝶呤)所致。

惡性貧血屬于核成熟障礙型貧血三組中的一組,國內少見,本病的基本缺陷在于胃內因子分泌障礙。胃內因子產生于胃體和胃底,這是一種胃粘蛋白,有加速維生素B12在小腸粘膜吸收的作用。因此本病患者存在維生素B12吸收障礙,產生維生素B12的相關臨床表現。胃內因子缺乏的發(fā)病機制尚待闡明,可能與遺傳或自身免疫因素有關。

惡性貧血起病緩慢。癥狀開始出現時患者大多已年逾40歲,30 歲以下者罕見。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貧血,胃腸道癥狀及神經系統(tǒng)癥狀。

(1)貧血:表現尚軟弱無力,體重減輕但不消瘦。面色蒼白,皮膚及鞏膜常有輕度黃疸。體力活動時常見氣急、心跳、頭暈、耳鳴、脈搏加快。極少數病人初診時可以沒有貧血或僅輕度貧血而先有其他癥狀。

(2)胃腸道癥狀:舌痛或燒灼感是常見的癥狀,最早出現于舌尖及邊緣,有時可以滿口及咽部疼痛,吞咽時有燒灼痛感。這種癥狀可在貧血出現前數月至數年即已存在,可以間歇發(fā)作。大多舌光無苔,乳頭消失,舌質絳紅如瘦牛肉,偶見淺表白色小潰瘍。食欲不振,上腹部有不適感。腹瀉較多見。

(3) 神經系統(tǒng)癥狀:約70% - 95%患者遲早會出現這些癥狀。神經系統(tǒng)癥狀可以是少數病人最早出現的癥狀,偶爾可有神經系統(tǒng)癥狀而無貧血。

(4)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癥狀和體征:知覺方面有感覺異常,最常見者有手足麻木、刺痛感,下肢較重;下肢震顫和位置感覺減低以至消失,大趾和示指被動動作的位置不能辨別。運動方面可見步履不穩(wěn)、行走困難,在黑暗處尤甚。手指細小動作笨拙。如果累及脊髓側索肌肉可引起緊張、痙攣,如果累及末梢神經則可見肌肉軟弱、松弛。最嚴重時可發(fā)生癱瘓,大小便失禁。腱反射亢進或減弱以至消失,伸跖反射陽性,閉眼傾跌征陽性。這些癥狀、體征在各病例中輕重很不一致,但都是由于脊髓后索、側索及末梢神經的變性所致,基本的病理改變是神經軸索的退行性變性和脫髓鞘。精神癥狀也可出現異常,較多見的有妄想狂、煩躁不安或抑郁等表現;記憶力和智力減退。性功能減退。

(5)其他:皮膚可有色素沉著。血小板減少時,皮膚和黏膜可以出現少數出血點,貧血嚴重時眼底常有出血。少數病人可有輕度肝、脾腫大。感染時可有低熱。貧血嚴重者可發(fā)生心力衰竭。女性病人常有閉經。

(責任編輯:吳敏 )

科大夫掛號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