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腫瘤 > 腫瘤治療 > 放射治療 > 正文

前列腺癌如何進行放療

2017-12-24 10:00:36      家庭醫(yī)生在線

前列腺癌是一種對放療敏感的腫瘤。對于中低危前列腺癌來說,放療具有和手術近似的生存率。在國外,選擇放療治療前列腺癌的病人逐年增多,而選擇手術的患者逐年減少,究其原因,就是放療雖然與手術一樣有尿道狹窄、尿失禁的風險,甚至術后10年隨訪,它們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也基本一樣;但是,放療畢竟能免除手術的痛苦和手術造成尿失禁、尿瘺的風險,因此,尤其對年齡大于70歲的患者來說,放療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所以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前列腺癌的放療知識。

前列腺癌放射治療是如何進行的?

1、照射范圍的界定

先確定腫瘤體積、靶體積和治療體積。具體方法是通過患者固定系統(tǒng),應用MRI或CT影像來確定目標及周邊正常器官范圍,并用計算機輔助治療計劃系統(tǒng)計算出中央面腫瘤及周邊正常組織的劑量分布。

2、照射劑量

前列腺癌局部照射劑量分別為<55gy 55="" 60gy="" 60="" 65gy="" 60="" 70gy="">70Gy,其復發(fā)率依次為48%、36%、21%、11%和10%。隨著照射劑量的遞增,局部復發(fā)率明顯降低。

3、照射技術

單獨照射前列腺及其周圍區(qū)域時用前、后及兩側野的四野盒式照射技術。照射野下界位于坐骨結節(jié)下緣,側野后界包括直腸前壁。若精囊、周邊組織受侵及淋巴結轉移需全骨盆照射,分兩步:先用前后兩野照射全盆腔,照射野的上界在L5~S1之間,下界位于坐骨結節(jié)下緣,兩側界在真骨盆緣外1~2cm。常規(guī)分割照射每周5次,每次劑量為1.8~2.0Gy,總量為45Gy。超分割照射每天照射2次,每次劑量1.15~1.3Gy。骨盆放療結束后再縮小照射范圍至前列腺區(qū),總量達65~80Gy。利用合金鉛板保護直腸、肛門括約肌、小腸、膀胱、尿道。

前列腺癌放療適應證及禁忌

1、適用于早期前列腺癌T1~2N0M0,可行根治性放射治療。2。局部晚期前列腺癌T3~4N0M0或T1~4N1M0,局部放射治療聯(lián)合激素治療。3。前列腺癌術后腫瘤殘存,包膜受侵或PSA增高,可行術后放射治療。4。姑息性放射治療,如骨轉移疼痛的止痛治療,前列腺局部照射減輕泌尿道或直腸梗阻癥狀等。

2、廣泛轉移、惡病質等不能耐受放射治療。

前列腺癌外放射治療并發(fā)癥

放療引起的副反應與單次劑量、總劑量、放療方案和照射體積有關。并發(fā)癥多發(fā)生在常規(guī)放療,適形放療或調(diào)強適形放療發(fā)生率很低。

外放療的急性期常見毒副作用包括:尿頻、尿急、夜尿增多、血尿、腹瀉、下墜感、里急后重、便血、肛周皮膚糜爛等,一般放療結束數(shù)周后上述癥狀疾病消失,是可逆的。晚期毒副作用最明顯的是:直腸出血,但嚴重影響生活、需要外科治療的便血發(fā)生率不足1%;其它可能的并發(fā)癥如出血性膀胱炎也會發(fā)生,但經(jīng)過保守治療可得到改善。

放療也有二次致癌的風險;最新的回顧性研究證實,前列腺癌放療能增加患者患直腸癌和膀胱癌的風險,與根治術相比,直腸癌發(fā)病風險提高1.7倍;與健康人相比膀胱癌患病風險提高2.34倍。

以上就是關于前列腺癌放療的介紹,雖然放療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但與手術相比,放療很少會引起尿失禁、尿道狹窄,對性功能的影響也要小于手術治療,所以也成為了前列腺癌必不可少的一個治療方法。

(責任編輯:詹遠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