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腫瘤 > 腫瘤治療 > 化學治療 > 正文

中國結直腸癌發(fā)病日趨年齡低

2016-10-19 10:02:37      

中國直腸癌與西方人比較,有自身的流行病學特點:直腸癌比結腸癌發(fā)病率高,低位直腸癌所占比例高,青年人直腸癌比例高。中國人結直腸癌平均發(fā)病年齡為48.3歲,而美國白人為69.8歲。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直腸癌患者最集中的年齡段為40至59歲,明顯高于40歲以下和60歲以上年齡段。

結直腸癌癥半年內近三成患者發(fā)生肝轉移

肝臟是結直腸癌癥最常見的轉移部位。在確診原發(fā)癌的同時或者六個月內,約有25%~30%的患者發(fā)生肝轉移。而每年全世界新發(fā)結直腸癌病例超過一百萬例,半數以上最終發(fā)生肝轉移。

對于結直腸癌癥的肝轉移,雖可采取手術切除,射頻消融、冷凍等局部毀損治療,化療以及靶向治療等多種手段,但目前手術切除仍是肝轉移患者唯一有可能治愈的手段。研究顯示,進行切除手術的肝轉移患者術后五年生存率為20%~58%,十年生存率為18%~27%。而未經治療的肝轉移患者,即使采用聯(lián)合新藥草酸鉑、伊立替康的單純化療,五年生存率依然低于6%。

飲食多油膩建議每年查大便潛血

與會專家強調,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為腸道相關癥狀或疾病,飲食多油膩、受精神刺激以及家族腫瘤史,而輕體力活動、膳食纖維則是預防結直腸癌的保護因素。對于有危險因素的人群,醫(yī)生建議應該每年進行大便潛血檢查。大便潛血檢查陽性者,應每五年做一次纖維乙狀結腸鏡檢查,每十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

如果自己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在60歲以前被診斷患有結腸癌或腺瘤性息肉,或者直系親屬曾被診斷為結直腸癌,則屬于高危險人群,應該在40歲時或者比親人被確診的年齡提前10年進行結腸鏡檢查,且需每五年檢查一次。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