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腫瘤 > 腫瘤疾病 > 肺癌 > 正文

肺癌早期有哪些癥狀

2014-01-15 01:30:10      家庭醫(yī)生在線

肺癌早期多無癥狀,幾乎2/3的肺癌患者在就診時已是晚期(Ⅲ期或Ⅳ期),95%的病人可有臨床檢查結果,原發(fā)瘤、轉移瘤、全身癥狀或腫瘤伴隨癥狀均可是病人的首診癥狀。

原發(fā)腫瘤引起的首發(fā)癥狀占27%,癥狀與原發(fā)腫瘤的部位有關,中心型肺癌表現為刺激性干咳、憋氣、反復發(fā)作的同一部位的肺炎、咯血或哮喘,喉返神經、膈神經壓迫癥狀或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周圍型腫瘤更常見胸痛、憋氣或胸腔積液等癥狀。大的周圍型病灶、中心壞死、空洞最終出現類似肺膿腫的表現,原發(fā)性肺癌常見癥狀分組。

遠處轉移病灶引起首發(fā)癥狀者占32%,常見的遠處轉移部位有:淋巴結、腎上腺、肝、骨、肺、腦和胸壁,產生一些相應的癥狀,說明肺癌已到達晚期,如:近縱隔面的腫瘤可侵犯膈神經,引起同側膈肌麻痹,在透視下顯示膈肌位置升高和反常呼吸運動;侵犯同側喉返神經,引起聲音嘶啞,同側聲帶麻痹并固定在正中位;壓迫上腔靜脈,引起頭面部及上肢水腫,靜脈怒張;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大量血性積液,加重氣促癥狀,或直接侵入胸壁,引起劇烈胸痛;上葉尖部肺癌正處在胸廓入口處,又稱肺上溝癌,可侵犯和壓迫臂叢神經、頸交感神經節(jié)、鎖骨下動靜脈,產生一系列特經、頸交感神經節(jié)、鎖骨下動靜脈,產生一系列特有的癥狀,如同側上肢發(fā)麻、疼痛,逐漸加劇難于耐受;肌肉和皮膚呈現萎縮性改變,上肢靜脈怒張和水腫;和同側上瞼下垂、瞳孔縮小、眼球內陷、面部無汗等頸交感神經綜合征。

10%~20%的肺癌患者伴有腫瘤伴隨綜合征,最常見伴隨此類癥狀的是小細胞肺癌和鱗癌,常見的瘤伴綜合征有:肺源性骨關節(jié)病綜合征(杵狀指、骨關節(jié)腫痛、骨膜增生等)、SIADH(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綜合征)、高鈣血癥等,還有庫欣綜合征、重癥肌無力或男性乳腺增大等情況,約16%的病人伴有神經肌肉癥狀。部分患者合并皮膚病如:硬皮病、黑色棘皮病。

肺癌的臨床表現與癌腫的部位、大小、是否壓迫、侵及鄰近器官以及有無轉移等情況有密切關系。癌腫在較大的支氣管內生長,常出現刺激性咳嗽。癌腫增大影響支氣管引流,繼發(fā)肺部感染時可以有膿痰。另一個常見的癥狀是血痰,通常為痰中帶血點、血絲或間斷少量咯血;有些病人即使出現一兩次血痰對診斷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有的病人由于腫瘤造成較大支氣管阻塞,可以出現胸悶、氣短、發(fā)熱和胸痛等癥狀。

晚期肺癌壓迫鄰近器官、組織或發(fā)生遠處轉移時,可以產生:

①壓迫或侵犯膈神經,引起同側膈肌麻痹。

②壓迫或侵犯喉返神經,引起聲帶麻痹聲音嘶啞。

③壓迫上腔靜脈引起面部、頸部、上肢和上胸部靜脈怒張、皮下組織水腫、上肢靜脈壓升高。

④侵犯胸膜,可以引起胸腔積液,多為血性。

⑤癌腫侵入縱隔,壓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難。

⑥上葉頂部肺癌,亦稱Pancoast腫瘤或肺上溝瘤,可以侵入和壓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組織,如第一肋骨、鎖骨上動脈和靜脈、臂叢神經、頸交感神經等,產生胸痛、頸靜脈或上肢靜脈怒張、水腫、臂痛和上肢運動障礙,同側上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眼球內陷,面部無汗等頸交感神經綜合征。

少數肺癌,由于癌腫產生內分泌物質,臨床上呈現非轉移性的全身癥狀:如骨關節(jié)綜合征(杵狀指、關節(jié)痛、骨膜增生等)、Cushing綜合征、重癥肌無力、男性乳腺增大、多發(fā)性肌肉神經痛等肺外癥狀。這些癥狀在切除肺癌后可能消失。

(責任編輯:彭徑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