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兒科 > 懷孕 > 分娩 > 待產 > 正文

專家提醒:羊水栓塞為孕婦分娩猝死主因

2011-12-23 13:38:08      家庭醫(yī)生在線

  

專家提醒:羊水栓塞為孕婦分娩猝死主因

  近來在一些影視劇中,常會出現孕產婦死亡的情節(jié),在現實生活中偶爾也會出現孕產婦死亡的個案,這引發(fā)人們的關注。記者采訪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產科主任張建平教授,請他來詳解相關知識,提醒醫(yī)務人員及孕產婦自身應加強監(jiān)測,對癥預防。

  1

  妊娠期

  預防妊娠合并癥

  醫(yī)學上將不是由于暴力而是由于體內潛在的進行性疾病所引起的呼吸、心跳停止所引起的突然死亡稱之為猝死。張建平指出,孕產婦猝死有3種類型:妊娠期猝死、產褥期猝死、分娩期猝死。各種類型猝死的原因不一定相同。

  孕婦猝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張建平稱,妊娠期猝死多見有妊娠合并癥和妊娠并發(fā)癥的病情突變。以原有疾病加重為主:

  一類是重度子癇前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該病嚴重影響母嬰健康,是孕產婦和圍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期高血壓處理不及時易發(fā)生顱內出血、心力衰竭、腎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子癇(抽搐)、胎盤早剝、HELLP綜合征等病變引發(fā)猝死。

  第二類是妊娠合并心臟病。孕婦的總容血量較非孕期增加,較妊娠前增加30%—45%。產后3日內仍是心臟負擔較重時期,除子宮收縮使得一部分血液進入體循環(huán)以外,孕期組織間潴留的體液也回到體循環(huán)。因此,對于妊娠期合并心臟病患者,在妊娠晚期及分娩后3天內可能發(fā)生心力衰竭而導致猝死。

  2

  分娩期

  羊水栓塞易致重病

  張建平指出,分娩期猝死多見如羊水栓塞,產后出血。

  在產婦分娩期,羊水栓塞是孕產婦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羊水栓塞(AFE)是指在分娩過程中,羊水突然進入母體血循環(huán)引起急性肺栓塞、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腎衰竭等一系列危重綜合征,是孕產婦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羊水栓塞的發(fā)生較為罕見,國外報道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總的發(fā)病率為1/80000。但死亡率極高為70%—80%,其中1/3為猝死。羊水栓塞多發(fā)生在分娩過程中,其誘因有胎膜早破、宮縮過強、前置胎盤等。

  產后出血是孕產婦死亡的最常見原因,多因宮縮不良、前置胎盤,胎盤粘連植入、軟產道損傷、凝血功能障礙等所致。各種原因所致產科出血短期內出現嚴重低血容量休克得不到及時糾正而猝死。

  3

  產褥期

  預防原有疾病加重

  張建平說,產褥期猝死以原有疾病在產褥期加重為主,肺栓塞、電解質紊亂、產褥感染是產婦死亡的三大原因——

  肺栓塞。肺栓塞是由內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動脈或所屬分支而引起的肺循環(huán)障礙綜合征。栓子多來自下肢深靜脈,也可來自盆腔靜脈。孕產婦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妊娠期子宮對下腔靜脈、髂靜脈產生壓迫,產后長期臥床等多種危險因素易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每1000—2000個妊娠者就可能有1個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孕產婦發(fā)生肺栓塞的幾率是非妊娠婦女的5倍。因此臨床必須做到早期預防,應密切觀察下肢有無疼痛、麻木、皮膚溫度及色澤改變等,產后囑產婦早期下床活動,臥位時抬高下肢。

  電解質紊亂。電解質紊亂常見的有低鈉血癥、低鉀血癥、高鉀血癥及低鎂血癥等。低鈉血癥可導致腦細胞水腫。高鈉血癥可致腦細胞脫水而誘發(fā)猝死。低鉀血癥使骨骼肌功能紊亂,嚴重時導致呼吸肌麻痹。低鉀還可以導致各種心律失常,致猝死。高鉀血癥主要是心臟的毒性作用,嚴重者引起心搏驟停。低鎂血癥時,心肌興奮性和自律性增強而傳導性降低,因而可引起心律失常,還可導致低鉀血癥。上述電解質紊亂若發(fā)現不及時或處理不當,則有的患者發(fā)生猝死。但經充分治療后孕產婦病死率可下降。

  產褥感染。產褥常為厭氧菌、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混合感染所致,感染嚴重者可導致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得不到及時治療,可引發(fā)猝死。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