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兒科 > 兒科疾病 > 過敏 > 正文

各種過敏性疾病的預防方法

2017-06-30 14:39:41      

1、光敏性皮炎

光敏性皮炎是由于一些人對紫外線過敏所致,僅見于少數人,這些人通常在日曬后1-2天后發(fā)病,皮疹多發(fā)于面部、頸部和頸前“V”形區(qū)、手背及上肢,表現為小丘疹、小水皰、自覺瘙癢,嚴重時非光照部位也可起皮疹,不疼痛,瘙癢明顯,消失很慢。如不積極治療,可形成慢性光敏性皮膚病。

因為此病發(fā)作與過敏體質有關,因此要注意防光,每天的9點到下午5點最好不外出,必須外出時做好防曬措施,一旦發(fā)生皮疹,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種軟膏或霜劑,也可請教醫(yī)生選擇適合的口服類藥物。

2、濕疹

夏季,有些人的手和腳會因為汗腺發(fā)達而分泌很多汗液,特別是腳,如果長期穿不透氣的鞋子,悶熱潮濕一起來,腳就會脫皮、癢、長水皰,很多人誤認為是腳氣,其實是濕疹。防治濕疹,局部要保持干燥,用皮炎平涂抹患處,一天兩至三次。要穿透氣的鞋子,如布底的布鞋。因為濕疹的癥狀和腳癬相同,所以,治療前要做一個真菌試驗,判斷到底是否屬于真菌感染。

3、丘疹性蕁麻疹

本病與蚊蟲叮咬有關,如臭蟲、跳蚤、虱、螨、蚊等昆蟲叮咬皮膚后注入唾液,誘發(fā)的過敏反應。皮疹為綠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帶紡錘形的紅色風團樣損害,頂端常有小水皰,有的為半球形隆起的緊張性大水皰,皮疹多發(fā)于軀干、四肢,可成片或散在,瘙癢明顯。

預防此病盡量少到草叢、樹蔭下或潮濕、蚊蟲多的地方,室內可熏蚊香,發(fā)生皮疹后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種軟膏或霜劑或選擇適合的口服藥物。但需注意,最好不用紅花油等涂抹,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過敏,反而加重病情。

4、防陰囊濕疹

陰囊皮炎是發(fā)生于陰囊及其鄰近部位的皮膚紅斑、滲出性皮膚病,俗稱“爛襠”。專家提醒,參加抗洪的人們上岸后應立即擦干下身,洗干凈后抹些痱子粉,換上干凈內衣。如條件允許,下水前最好換上防水褲。如發(fā)現下身皮膚有破潰,應暫時避免下水。

5、再發(fā)性皮炎

春季皮炎是一種光感性皮膚病,主要致病原因是皮膚對陽光中的紫外線過敏。春季皮炎又稱顏面再發(fā)性皮炎,多見于18~40歲的女性,主要表現為脫屑、瘙癢、干燥等癥狀,有的表現為紅斑、丘疹和鱗屑,經一周而減退,還有些女性表現為雀斑增多或褐斑加重。

有春季皮炎史的人在春天一定要避免過度日曬,在外出時涂抹防曬霜,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和可見光的損傷。春天雖沒有夏天的炎炎烈日,實際上紫外線非常強烈。因此,防曬應從春天開始,選用防曬品可根據個人的情況選取。不要使用含光感物質較多的化妝品,多食含維生素A的食物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盡量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葷腥食物。洗臉時不要用太熱的水、堿性肥皂和粗糙毛巾。必要時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牛黃上清丸、三黃片、青果丸等清火藥物或者口服抗組胺類藥物、維生素B、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或者使用外敷的維生素E軟膏。

6、“桃花癬”

“桃花癬”是民間對春季常見的面部鱗屑性皮膚病的俗稱。實際上這是單純糠疹、春季皮炎、過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皮膚病的總稱。春季易發(fā)“桃花癬”是因為春季陽光充足、空氣中紫外線含量增多,加上春季風沙大,空氣中飛揚著浮塵、花粉等物質。有些人特別是干性皮膚或有脂溢性皮炎的人,面部在受到花粉、空氣污染物以及各種微生物的侵襲后,如再受到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就會出現一系列炎癥反應,表現為色斑、發(fā)紅、脫屑、瘙癢等。

(責任編輯:楊綺琴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