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兒科 > 懷孕 > 月子 > 正文

順產坐月子餐30天營養(yǎng)食譜安排表

2016-12-22 15:41:21      

雖然如今越來越多人因為害怕順產疼痛而選擇剖腹產分娩,但順產的好處也是不可無視的。順產不僅對寶寶來說免疫力更高,對于產婦自身來講,產后恢復也會比剖腹產媽媽恢復得更快更好。如在月子期間能夠把握好產婦飲食,那效果就更加明顯了。

那么,順產產婦坐月子吃什么最好?這里整理了一篇專門針對順產媽媽的產后坐月子30天食譜,供大家參考:

首先,我們將月子分為三個階段。其中第一周為第一階段,第二周為第二階段,第三、四周為第三階段。

【順產月子餐30天食譜安排如下:】

第一周(代謝排毒周):

餐點功能:清除廢血(惡露)、廢水、廢氣及陳舊廢物

第一周(1——7天)

早餐空腹:生化湯100CC(一杯分三次喝)

早餐:麻油豬肝一碗、薏仁飯一碗。

10點:紅豆湯一碗。

午餐空腹:生化湯100CC(一杯分三次喝)

午餐:麻油豬肝一碗、薏仁飯一碗。

3點:糯米粥一碗。

晚餐空腹:生化湯100CC(一杯分三次喝)

晚餐:素燉品一碗。

晚上點心:紅豆湯一碗。

禁忌食物: 生冷食物,蒟弱,白蘿卜,咸菜,腌漬白菜,梅干,味增湯、日本茶,烏龍茶,啤酒,果汁,牛乳,水,開水。醋,紅花油,豬油,牛油。

第二周(內臟收縮周):

餐點功能:收縮子宮、骨盆腔

著重腰骨復原、骨盆腔復舊,促進新陳代謝,預防腰酸背痛

第二周(8——14天)

早餐:麻油腰子一碗,蔬菜一碗,糯米粥一碗,薏仁飯一碗,杜仲粉一錢。

10點:紅豆湯1碗。

午餐:麻油腰子一碗、蔬菜一碗、薏仁飯一碗,杜仲粉一錢。

3點:油飯一碗。

晚餐:魚湯一碗、杜仲粉一錢,素燉品一碗、杜仲粉一錢。

晚上點心:紅豆湯一碗。

禁忌食物:生冷食物,蒟弱,白蘿卜,咸菜,腌漬白菜,梅干,味增湯、日本茶,烏龍茶,啤酒,果汁,牛乳,水,開水。第三周——第四周(15——30天或40天)

早餐:麻油雞一碗、糯米粥一碗、薏仁飯一碗、水果一份。

10點:紅豆湯一碗。

午餐:麻油雞一碗、蔬菜一碗,水果一份。

第三周至滿月(滋養(yǎng)進補周):

餐點功能:補充營養(yǎng)、恢復體力(小產及剖腹產者至四十天)

調養(yǎng)體力,補血、理氣,預防老化,恢復女性肌膚的光滑與彈性

1、麻油雞:以米酒精華水(坐月子水)、麻油、烤老姜制作,每日兩碗

2、 甜糯米粥:每日一碗

3、 紅豆湯:每日一碗

4、 油飯:每日一碗

5、 魚類:一般魚類均可(剖腹產可吃鱸魚、烏魚):每日一碗

6、 坐月子飲料:杜仲養(yǎng)身茶,或荔枝殼茶,或桂圓枸杞茶,止渴養(yǎng)身當開水飲用,每日兩杯,共約600 cc

7、 蔬菜:品性溫和的蔬菜,每日二份

8、 水果:哈蜜瓜、木瓜、葡萄、櫻桃、水蜜桃,每日一樣 9。 薏仁飯:每日兩碗(若吃不下請不必勉強)

10、花生豬腳湯或章魚豬手湯(無奶水或奶水不足者食用):每日一碗連續(xù)三日

11、 藥膳:燉湯每日一碗 (不愿食豬手者食用,如山藥雞湯)

12、木瓜茶:奶水稀少者用

15-30天(第三周至滿月):調理身體,補充營養(yǎng)、恢復體力

調養(yǎng)體力,補血、理氣,預防老化,恢復女性肌膚的光滑與彈性

■ 麻油雞:選用農家公雞,補充蛋白

■ 花生豬腳:促進乳汁分泌,供奶水稀少者食用

■ 魚類:補充養(yǎng)分、促進傷口恢復

■ 蔬菜:提供各種人體必須維生素和氨基酸,提高母乳質量

■ 水果:選取溫性果類,適合不同體質產婦需求,幫助消化,防止便秘

【溫情提示:】

■ 月子料理餐及飲料均需溫熱食用,杜仲茶及水果除外(水果也可溫水浸泡后食用);

■ 生化湯每日300CC,分三次喝完,每次100CC

【月子餐功效說明】

■ 麻油豬肝:清除淤血,將子宮內的血塊打散以利排出

■ 烏魚或黃花魚:肉質細嫩,燉湯易吸收,烏魚有促進傷口愈合之效

■ 生化湯:活血補虛,怯惡露,收縮子宮

■ 紅豆湯:強心利尿,清除體內廢水并通過尿道排出;紅豆多吃易脹氣,故每日須控制在二碗以內

■ 糯米粥:利用糯米的粘性,適度刺激腸,助其恢復蠕動力并能防止內臟下垂;因糯米不易消化,故每日須控制在二碗以內

■ 坐月子飲料:解渴、養(yǎng)生

■ 生麥芽汁:退奶者用(如小產、四個月以上流產)

■ 藥膳粥:剖腹產及小產者,前三天補氣用

■ 養(yǎng)肝湯:養(yǎng)肝護肝,幫助肝臟提高解毒能力,尤其排除剖腹產麻藥的毒性(產前十天開始送,每日一份)

以上就是為大家推薦的順產30天月子餐,寶媽媽們可以根據建議合理的安排月子餐了。要是覺得有用的話就趕緊收藏起來吧。也祝媽媽們能盡快恢復身體,健康快樂的開始新的人生角色。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