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兒科 > 常見專科 > 心理 > 正文
嬰幼兒
掛號科室:小兒科 同類疾?。?a target='_blank'>體檢保健食療性健康節(jié)后綜合征

照顧6個月以內寶寶的心理需求很重要

2016-11-15 10:01:30      家庭醫(yī)生在線

民間一直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樣一種說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說法是具有一定科學性的,因為人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在成年之前就已經基本確定,特別是人與人相處的方式在嬰幼兒時就已經奠定了基調,人與人相處時的各種模式都可以追蹤溯源,在最初與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相處的方式中找到源頭。

對此,武警廣東省總隊醫(yī)院心理科主治醫(yī)師殷煒珍介紹說,一位抑郁的母親,她的孩子在與她相處過程中會感受到她的抑郁。同時,孩子很可能會形成自己不夠可愛的印象。這時,孩子就會采取討好母親,努力讓自己符合“可愛”的標準,甚至完全不顧自己的需要一味迎合母親的需要,討母親的歡心,這樣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會固化下來,成為這個孩子與人相處的藍本,一直延續(xù)到成人。所以,這個孩子成年后很可能就會在人際相處中不斷地討好別人,犧牲自己的需要去滿足他人的需要,最終可能也會出現(xiàn)抑郁。

殷煒珍表示,根據(jù)維也納著名的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所提出來的嬰幼兒心理發(fā)展階段理論,3歲以前的孩子可以劃分為自閉期(0-2個月)、共生期(2-6個月)和分離-個體化期(6-36個月)。自閉期的嬰兒通常意識不到其他人,幾乎意識不到有另外一個人對他是負責的,只是尋求食物滿足自己的需要。因此,作為2個月以內寶寶的照顧者,給孩子提供食物,滿足饑餓和安全需要特別重要,要做到隨叫隨到,及時滿足寶寶的需求。

殷煒珍解釋說,2個月后,孩子會開始和母親有信息的交換,很典型的一點,這個孩子會朝母親笑,這個微笑意味著社交活動開始了,有的學者叫它為人類的第一次社交反應,這也是孩子進入共生階段的標志。共生期的嬰兒仍然繼續(xù)將母親體驗為同一個人際關系系統(tǒng)的一部分。當母親情緒上表現(xiàn)出沮喪時,嬰兒可能也會以一種沮喪的方式來回應——即使食物、溫暖和其他生理必需品都存在。這個階段的嬰兒只有共生的、合一的體驗。因此,孩子2-6個月,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情緒保持相對比較愉快特別重要,當你感覺愉快時,孩子也就會以一種愉快的方式來回應。

家庭醫(yī)生在線(m.newwyomingnarrative.com)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黃婉雯 通訊員 田乃偉)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