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兒科 > 育兒 > 學齡前 > 手足口病 > 正文

預防手足口病要注意4點

2015-05-06 07:02:02      家庭醫(yī)生在線

手足口病是一種病毒性的傳染病,直接接觸病毒可能染病。有些家長想,孩子去年得過手足口病,身體有抗體了,應該不再會犯病吧。引發(fā)手足口病的病毒種類很多,這次是一種病毒,下次可能是另外一種病毒。況且,即使是同一種病毒也會造成重復感染。也沒有疫苗可預防,孩子可能一犯再犯。所以,對5歲以下,特別是3歲以下的寶寶,家長得做好預防措施。

家長是個潛伏的“毒源”

病毒多通過密切接觸傳播,患者多接觸沾有病毒的毛巾、餐具,飛沫而傳染。有些患兒家長有這樣的疑問:我的孩子沒出門,也沒接觸過病人,怎么也會傳染上手足口病呢?事實上,家長有可能是病毒攜帶者,雖沒癥狀,但仍有傳染性。

成人也會被病毒感染,只不過,因為自身抵抗力較強,感染了病毒沒什么明顯癥狀,有的人僅有輕微的咽喉痛。這類隱形感染者也是“毒源”,會傳播病毒給孩子。成人可比兒童接觸雜物多得多。不管是坐公共還是數(shù)錢買東西,都會頻繁接觸到來自外部的千萬種細菌。如果回家后不洗手就喝水、吃東西或者抱孩子,很快就會把病毒傳染給孩子。所以,不管出于預防何種疾病的目的,家長下班后就要換衣服、洗手,再去抱孩子、陪他們玩耍。

不愿吞東西是手足口病信號

正值手足口病發(fā)作期,家長應關(guān)注小孩的身體變化。如果孩子自己接觸了患病兒童,一般3~7天后就會出現(xiàn)癥狀,過了這個時間再發(fā)病的可能性不大。雖然手、足的皮疹、發(fā)燒是手足口病的典型癥狀,但其實口腔皮疹才是先發(fā)癥狀。

口腔中皮疹一般在口腔接近咽喉的部位,平時很難看見,家長也很難察覺。嬰幼兒又不會表達,所以家長更要留心寶寶的“疼痛語言”。因為口腔長皮疹會讓寶寶非常疼痛,連咽口水都痛,所以會抗拒食物。因而當寶寶出現(xiàn)吞咽困難,抗拒吃東西,流口水時要考慮為手足口病,檢查一下孩子的口中靠咽喉部位有沒有水泡。

若及時發(fā)現(xiàn)并治療,一般問題不大。絕大多數(shù)情況7~10天可自行痊愈,不會留下后遺癥,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手足口病沒有特效藥,醫(yī)師得根據(jù)孩子表現(xiàn)出的癥狀對癥處理。

比如,口腔疼痛可以噴點西瓜霜、涂維生素粉末等;對高燒則用藥退燒,低燒則用冰敷等物體方法降溫,多喝水促進降溫。同時吃些抗病毒的金銀花液、小柴胡顆粒等。因為手足口病讓口腔產(chǎn)生病癥,家長得為孩子準備柔軟的食物,讓他進食后用清水洗洗口腔,免得食物殘渣黏在口腔造成繼發(fā)感染。

預防手足口病要注意4點

1、勤洗手是關(guān)鍵:除了飯前便后要洗手外,在一些公共場所玩過也要及時洗手。洗手不等于僅僅用水沖沖,而是要認認真真的一步一步搓洗。

2、盡可能的少帶寶寶到商場和超市等人群集中的地方玩耍。

3、近期一定要根據(jù)氣候的變化及時加減衣服,特別是不可以暴飲暴食。

4、如果寶寶有發(fā)熱、手掌有小疹子需要及時看醫(yī)生,切不可擅自買藥給寶寶吃。

簡單的食療預防手足口病

1、常吃糖醋蒜頭;

2、用荷葉兩張切碎煮粥喝;

3、用板藍根沖劑漱口,每日二次;

4、將雙黃連口服液加入加濕器里熏蒸房間空氣。

(責任編輯:姚曉珠 )

相關(guān)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guān)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