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兒科 > 早教 > 心理 > 情商培養(yǎng) > 正文
氣急
掛號科室:呼吸內(nèi)科 同類疾?。?a target='_blank'>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缺鐵性貧血縱隔腫瘤

教育孩子不必打 打孩子易造成五個危害

2015-05-03 03:10:08      家庭醫(yī)生在線

家長在教育學齡前兒童的時候應(yīng)不應(yīng)打罵孩子呢?小編認為,這是萬萬不可的哦。父母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僅僅不會起到教育的目的,還會對孩子的心理等等方面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爸爸媽媽應(yīng)該要換一種教育方式哦。

打孩子會造成什么影響?

一是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雖然幼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來越強,打孩子是對自尊心的嚴重損傷。有的孩子越打越“皮”,從逆反、對抗發(fā)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棄。

二是迫使孩子說謊。有的孩子懾于父母的壓力,表面服輸,內(nèi)心不服,來個“好漢不吃眼前虧”,學會了見風使舵,看人臉色行事的不良性格。

三是對父母忌恨報復(fù)。一位母親驚恐地說:“不久前,我一怒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想不到他竟抓起一只短凳朝我扔來,險些砸在我的頭上。他還恨恨地說,‘走著瞧吧,過幾年再算賬!’想想兒子的話,我的心都涼了?!?/p>

四是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家長對孩子動輒打罵,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經(jīng)常挨打不僅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暴躁的性格,在行為上也是給孩子的攻擊性示范。當孩子與他人相處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當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時候,很容易產(chǎn)生攻擊行為。有的孩子離家出走、浪跡社會、最終走上犯罪道路與父母的打罵不無關(guān)系。

五是使父母喪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個5歲的孩子挨了父親的打之后,指著父親說:“你有什么本事?就會欺負小孩!”父親說:“我打孩子反而讓他瞧不起我,當時真有點無地自容的感覺?!?/p>

6種方式取代打罵孩子的教育

多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計的同時,父母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xiàn)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yīng)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耐心傾聽孩子。如果是氣急攻心的父母,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yīng)就是打罵。此時,父母應(yīng)該先冷靜下來,嘗試來傾聽孩子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當父母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修正對孩子的期望。有些父母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zhí)、健忘等表現(xiàn)都很正常。父母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xiàn)。

對孩子放下身段。有些父母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對此教育專家建議,父母要對孩子真正放下身段,從內(nèi)心尊重孩子,不要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作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同孩子做協(xié)商。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父母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盛怒時不管教孩子。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父母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父母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父母要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是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心。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試試以上的方法哦。

(責任編輯:姚曉珠 )

相關(guān)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相關(guān)問答